只有兵部尚書耿建光,資歷、能力與他差不多的還有人在,像刑部尚書、都察御史、禮部尚書都與他差不多。
但要說比他強也沒有,他能選上約摸還是和承國公護國候他們關係密切吧。
都察御史孫文桓在心中品了一品人選名單,他沒什麼意見,就連這裡面能力最弱的耿建光處政能力都比他強。
他站出來道:
“我覺得護國候這份名單考慮得很周全,下官沒有異議。”
耿建光心裡高興啊,看來自己盡心盡力做事護國候都看在眼裡,她沒有計較自己和承國公關係近,還是考慮了自己。
他也顧不得什麼矜持不矜持的了,揖禮道:
“下官一定謹言慎行、恪忠職守。”
承國公一看,他還能說什麼,其他人選都是無可爭議的,就連微有爭議的耿建光也是和自己關係好的。
自己要反對,不就是把他架火上烤了嗎?
於是,承國公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護國候思慮得確實周全,在下也無異議。”
中原王還是很想當首輔的,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初來乍到沒有人會支援自己當首輔,那就慢慢來吧。
他也表態:“本王也無異議。”
申元國交待過鄒義和,只要他進了內閣就好,至於其他人他不參和。於是,鄒義和也表態道:
“申督臺要是在這裡的話,想必他也是贊同的。”
好啦,事已到此,就算其他人還有想法也只能偃旗息鼓了。
要說,有想法的還真有兩人,就是禮部尚書和刑部尚書。
他們兩人已在臨時內閣呆過,自然知道以後的內閣會有多大的權力,他們也想進內閣啊,他們能力也不比耿建光差啊,憑什麼耿建光能進他們就不能進。
可是,他們和護國候不熟啊,與承國公、申督臺、中原王的關係都一般,就算他們想爭也沒有人支援他們的。
於是,他們也只好隨著眾大臣一起表態支援。
至此,內閣成立了。
內閣成立後,所有的事務都必須先經過內閣表決才上呈皇帝,皇帝下達的指令也經由內閣轉達。
如此這般,樞密院自然就沒必要存在了。
不過,樞密院也是公西月為了瞭解朝政臨時成立的機構。
內閣成立後,公西月提出了第一項提議:
增設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還有器具研發等事務,器具研發在工部下單獨為一個部門。
現在只有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和禮部五部,公西月就屯田、水利、器具改良等的重要性做了一一闡述,並列舉了相關資料,讓這項決議很快得到透過。
申元國的職位還沒有交接,代替他投票的是鄒義和,可這項提議申元國贊同或否決意義都不大,因為其他6個人都同意了。
對的,是6個人,範祖松儘管還不是戶部尚書,不過已在內閣上任了。
只是工部尚書人選的時候出現了爭執,大家都有自己的私心,這個工部儘管權力不大,但油水明顯很足,誰都希望自己的人上去。
公西月倒沒和他們爭,只說工部侍郞要留一個位置給姬家人,因為器具包括軍械改良都離不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