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煌的駕崩是有預謀的,之前就已經將事情協商安排好了,自然不會引起什麼動亂。
七天後,承國公安排威遠候和岑公公將宇文煌的靈柩護送去宇文煌祖墓,並負責修建和看守祖墓。
理由是你們是先皇最信任最喜歡的臣子,如今由你們做這些事情先皇肯定會很高興。
皇后宋聖蘭原本也想將沈千紅和幾個平時和她不對付的妃子貶去替宇文煌守陵,但承國公勸她,反正後宮已在她的掌握之下,不急著這個時候對付她們,免得落了話柄。
宋聖蘭想了想也是,後宮和朝堂不一樣,朝堂不是承國公一個人說了算,但後宮可是牢牢地掌握在她手裡了,確實不用急在一時。
至此,威遠候府徹底遠離了權力中心。
其實這樣倒好,就算威遠候再留在朝廷也沒用,公西月不喜歡他,承國公和他不對付,沒有他的出頭之日,搞不好還會有其他禍患。
……
皇帝的後事料理完了,接下來就是小皇帝登基一事。
宋聖蘭牽著6歲的宇文慶濤第一次走進了乾宇殿。她心裡挺激動,以為將要開啟她垂簾聽政、獨攬朝局的局面。
今天的朝會,除了她們兩人,還多了幾個人,公西月、程元華、鄒義和,還有中原王。
公西月的神情很平靜,靜靜地站在那裡,不喜不悲。
但是她的心情其實沒那麼平靜,只是覺得以前的自己有些可笑。
現在的自己只打贏了一場勝仗就站到了朝堂之上,以前的自己那麼大的功勞卻被他們勸去了後宮,說什麼女子不得干政。
現在怎麼沒人說了?
還不是以前自己的態度沒有那麼強勢,讓人覺得好欺負。
要是以前自己擺出個你不讓我聽政我就造反的架勢,看誰還敢那麼嘰嘰歪歪!
劉公公將宇文煌的聖旨拿了出來當庭宣讀。
在場的大部分人之前已見過這份聖旨,公西月就更不用說了,聖旨就是她偽造的。
聖旨宣讀完,宋聖蘭帶著6歲的宇文慶濤接了旨,從此,她就是太后了。
……
接下來就是本次戰爭的封賞,這是承國公問過公西月的意見後定的封賞,由小皇帝頒發的第一道聖旨。
這次戰爭功勞最大的當屬姜平樂,加上她拱衛皇帝上位有功,封為護國候;
程元華封鎮遠候;
喬東林封二品輔國將軍;
駱保和封三品英武將軍;
鄒義和原是從三品官職,現封二品驃騎將軍;
中原王手下的李將軍封三品懷仁將軍;
申元國加封正一品子爵;
卞守全鎮守邊關多年有功,封武安候;
另史光志也鎮守西南邊防有功,封宣平伯。
耿建光、範祖松等人在此次戰役中均有功,另賜了金銀等賞賜。
……
封賞完了後,公西月掃視了一圈,“皇上等守完孝後擇日舉辦登基大典就行,可是輔政大臣沒有言明,不知大家有何想法?”
大臣一看了承國公一眼,見他沒有動作,出列道:
“承國公是老臣,是丞相,又是皇上的外公,由他輔政天經地義。”
說完後又看了承國公一眼,見他還是沒有一點反應,不禁心裡惴惴,自己拍馬屁沒拍錯吧?
大臣二也出列:
“承國公勞苦功高,又是老臣,經驗豐富,由他輔政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