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五百多年曆史的恩慈寺,在秋日晴朗的天空下,越加莊嚴、肅穆,而一排排高大筆直的金黃色銀杏樹又給恩慈寺新增了幾分悠遠和禪意。
恩慈寺是由五百多年前名僧恩慈建立,面積廣闊、屋舍眾多,寺內古蹟甚多,有古詩、賦的石刻碑文,恩慈的石刻像,還有各朝大家所書碑文殘片等。
程元華陪著公西月在恩慈寺中慢慢走著。
“你怎麼今天有閒情逸致陪著我來這裡了?我記得你不信佛也不通道的。”
程元華摸摸頭,“我不是怕你心情不好嗎,這才特意帶你出來走走,你看這裡的景緻是不是很美?”
公西月點點頭,“確實,這裡的銀杏樹雖然不是特別多,但是很美,比我們那年在銀杏村看到的也不遑多讓。”
程元華的思緒也回到了那一年,那個銀杏村有幾十萬棵銀杏樹,百年以上的野生銀杏樹就有兩萬多棵,微風吹過,帶著片片落葉紛飛,寧靜的村落盪漾起詩一般的漣漪。
“那一年,你率兵前來救我,我們被迫退入一個山谷,沒想到見到了那般的美景。你知道,我一直是一個俗人,不懂風花雪月,可那個時候,我還真的是被深深震憾了。”
其實當時心裡更感動的是公西月不顧自身安危過來救他。
當公西月扶著重傷的他進入銀杏村時,他想著要是能和公西月一起死在那麼美麗的地方也值了。
“是啊!”公西月也感嘆:“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你也老了。”
“才沒有。”程元華不服氣地道:“我才三十多,哪裡就老了?不是有俚語說男人三十如松柏嗎?我正是大好年華來著。”
被程元華的表情逗笑,公西月也真的笑出了聲。
見公西月笑了,程元華也高興,此刻的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馬上就要面臨一場變故。
“我們今天什麼事情都不想,只欣賞美景,中午也在寺中吃齋飯,你看怎麼樣?”
“好,我們將寺中的石碑全部看完。”
前些日子,都察御史孫文桓在大朝會時上奏彈劾水澤洲督臺付明遠及其下屬多位官員,他們私自徵稅、中飽私囊、奢靡淫亂、互相勾結、魚肉百姓、草菅人命……,共計獲利銀兩在幾百萬兩之數。
一條條罪狀、一條條證據,讓人膽戰心驚。
承國公等人聽聞後立即上奏,說如今國庫空虛,他們卻如此不思朝庭、不慕天子,一定要嚴懲。
宇文煌大怒,當即下令罷免他們的官職,並令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聯合辦理此案。
有實打實的證據,又有承國公等人的施壓,案件很快就落定,付明遠等官員視其情節嚴重被判處死刑、流放,家產罰沒,“三族”之內的親屬受牽連沒收財產或流放。
付明遠一案判得沒有爭議,可後來的朝庭就吵成了一鍋粥。
因為此案為大案,涉及官員甚廣,大大小小空出了五十多個官職,雖然之前承國公幾人私下已協商過,但奈何其他人都想啃一口這塊肥肉,便每日爭吵不休。
公西月得知這些情況,很是不喜,心情便也不好起來。
程元華知道她最近心情不好,趁著今天好天氣就陪著她出來散心。
……
“元華,你來看看這首詩,有點打油詩的味道,怎麼也刻上去了?”
隨著公西月手指的方向,程元華湊近前看,看完後他也笑了。
“還別說,真的是一首打油詩,這樣水平的詩我也勉強可以湊一首出來。”程元華突發奇想,“你說,我們今天也各做一首詩刻於其上可好?”
被程元華這樣一說,公西月也來了興致。
“好,我們去找寺廟中人借一把刻刀。”
“好。”程元華朝四周看了看,“那邊是僧人雜役住的後院,我們看有沒有刻刀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