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類:
是故凡中藥曬乾後仍se綠、se青者,其內蘊含五行中木之能量,可以‘木’論之,故多歸肝膽。如:黃芩,茵陳,軟柴胡,綠萼梅,桑葉,蠶沙,半枝蓮,青蒿,皂礬,青風藤,木通,伸筋草,木賊,小茴等等。細辯之,黃芩入膽經而清其溼熱,
茵陳利肝膽溼邪而退黃,
軟柴胡升暢肝氣而解鬱,
綠梅花入肝而散鬱結,
桑葉清肝名目祛風,
蠶沙升肝膽清陽而降濁,
半枝蓮解肝膽之邪而止脅痛,
青蒿祛肝膽溼邪而暢陽氣,
皂礬驅肝膽之溼痰兼殺三蟲,
青風藤入肝通絡而祛風、善於止痛,
木通祛肝膽溼邪而兼祛風利尿,
伸筋草入肝走筋而去筋之溼邪,
木賊入肝膽而明目、散結、褪翳,
小茴散肝膽結氣,故治疝止痛等等。以下不再細論。
以味論之,凡味酸者,亦屬木、入肝膽,如:白芍,芋肉,烏梅,芒硝,五味子,膽礬,白礬,木瓜,山藥等等。其餘種種,學者舉一反三自明。
以下略言之:
土類:
se黃者,屬於土,含土之xing,多歸於脾胃,脾胃主肌肉,所以亦可以走肌肉。是以白朮白朮雖言白,實帶黃se)、蒼朮、黃jing、玉竹、黨參、硫磺、黃芪、黃連、黃柏、黃芩等等。或言,方書中未有言黃柏、黃芩入土者,是為汝誤導也?其實不然,黃柏、黃芩正因為帶土之xing,方能祛溼,走肌肉,祛肌膚裡溼邪,所以面板溼疹多用之。
味甘者亦屬土,亦走脾胃。如黃jing、黃芪、黨參、玉竹、熟地、山藥、杞子、大棗、飴糖、葡萄糖、甘草、沙參、麥冬、天冬,黃豆、蓮子肉等等,皆是以味入土也,亦是脾胃中藥也。
金類
se白者屬金,故se白者多入肺或大腸。如雲苓,白朮,山藥,貝母,薏仁,滑石,冰片,橘白,蓮子,麥冬,天冬,白芨,白附子,龍骨,牡蠣,石膏,銀耳,天花粉等等。
味辛者屬金,故細辛,辣椒,生薑,蒼朮,旋復花,薄荷,橘皮,藿香,手掌參,南星,半夏,徐長卿,藁本,皂礬,冰片,樟腦,藜蘆,皂角,石膏等等皆是肺或大腸藥。
水類:
以se言,熟地,生地,玄參,補骨脂,磁石,女貞子,桑葚子,大雲,黑料豆,車前子,椒目,黑螞蟻,蜈蚣皆是腎水藥。以味言之,芒硝,大雲,鎖陽,川斷,鹽,火硝,鹹附子,五味子等等,亦是腎水藥。
凡常中肯定有變,其中變化者在於,在五行土之中,除甘味外,味淡者亦屬土,芳香者亦屬於脾土,以芳香悅脾也。所以學醫者當知茯苓,薏仁,石小,土茯苓,扁豆,淡竹葉等等以味淡而入脾。陳皮,藿香,丁香,甘松,大茴,小茴,三萘,草果等等,以芳香而入脾。
另外五行火中,雖以苦味屬火,然而心是君主之官,苦寒直折是為伐君,豈能入之?因此苦味一般以入小腸論而不入心。苦味除卻以入小腸論,尚以入膽經論,因為膽味為苦,從其類也。如:黃芩,膽草,虎杖,公英,地丁,苦參,大黃,梔子,木通,枳實等等。入膽亦入小腸,苦味帶有火xing,故亦能勝溼。
入心者,se紅為正品,如當歸,丁香,硃砂,丹參,紅花,杞子,龍眼肉,萸肉,丹皮,赤
芍,五味子,棗仁,柏子仁,油蒼朮,肉桂,桂枝,代赭石,血竭等等,皆可以入心。”
“以上為五行用藥大意,每用藥,如此觀之、思之、念之,胸中不執於任何一部本草,而一草一木自明,如仰掌觀紋,如庖丁解牛,隨手捻來,即是良藥也。如是之時,方可以觀方劑也!”王明一口氣說完之後看向幾位弟子。
“我等慚愧,弟子必定研讀《五行訣》。”王明的一席話讓幾人心有感想也明白了中醫是在不斷的進化!
···
有三江票的能投給俺就投了,感謝各位的支援了····
喜歡國醫大師請大家收藏:()國醫大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