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凝氣九層口訣,王林心稍安,遂杜門不出,專意潛修。時光荏苒,恆嶽派內氣氛凝重如鐵。
時值歲末大比將至,內門弟子皆厲兵秣馬。丹房日夜煉製丹藥,藏劍閣兵器叮噹不絕,各峰弟子潛心苦修。更令眾人垂涎者,乃掌門懸以雙月環為魁首獎勵——此環乃三百年前掌教真人遺物,攻防一體,威力絕倫,得之可一日千里。
內門弟子皆磨礪以須,枕戈待旦。唯王卓獨佔鰲頭之聲不絕於耳,人皆謂其必為新人魁首。而記名弟子之間,更是暗流洶湧,明爭暗鬥無時或止,皆視此次大比為轉折之機。
當此群情激盪之際,王林卻與世隔絕。自得口訣,日日潛心修煉引力術,寒暑不輟。至月晦前夕,方整衣冠出雜務處,徑往正院而去。
王林隱息法訣已成,心念微動,周身靈氣頓隱,復顯凝氣一期未臻之態。然雜務處人眾嘈雜,難安心法,遂生下山潛修之念。
及至正院,徑詣孫大柱藥圃之外,昂然而立,朗聲喚道:“弟子王林,拜見恩師!“
藥圃柴扉緊閉,孫大柱冷聲呵道:“何事?“
王林神色恭謹如常,垂首道:“弟子愚鈍,恐無法在歲比中取勝,恐辱師門,故欲辭賽。“
“哼!“孫大柱冷笑,“還算你識相。你那王卓表兄,靈根絕佳,早入凝氣一層巔峰,不日便可破入二重。你這等資質,去也是白給,徒惹人笑。聽說你們是遠房親戚,怎地天差地別如此?“
王林神色不動,淡然應道:“王師兄天資卓絕,非弟子可望項背。“
孫大柱聞言沉默片刻,忽問道:“這半年來,可又尋得葫蘆?“
王林搖頭,面露憂色道:“弟子亦覺怪哉。屢往靈泉處尋之,竟不見葫蘆再現。“
“尚有他事否?無事速退,見汝輒生怒意!“孫大柱冷然喝道。每見此徒,必生無名業火,恨不能一掌了結,免遭同門恥笑。
王林垂首恭謹道:“弟子居山日久,心感鬱結,欲暫離下山,待歲除後歸來,懇請師尊允准。“
“下山?休想!“孫大柱厲聲斷喝,“為師方想起一事。四年後乃與玄道宗交流之期,掌門已有令,內門弟子皆需於年後集訓四年,為大會厲兵秣馬。汝雖愚鈍,亦須隨眾修行,免得四年後出醜,辱及我師門聲譽!“
“集訓?“王林聞言愕然。
“每甲子一度的門派交流,乃數百載之成例。玄道宗雖與我恆嶽派表若友善,實則暗較錙銖。近百年間數度切磋,屢為彼所挫,顏面蕩然。為此特設集訓,汝需謹記——倘四年後交流會上辱沒門楣,休怪為師逐汝出派!“孫大柱言罷,不復多言。
王林唯唯稱是,心下暗歎外出修行無望。孫大柱辭色俱厲,隱有不豫之色,王林遂躬身告退。
返至雜務處,王林靜坐沉吟:“既不得外遊,當藉此集訓潛修。“遂摒棄旁騖,潛心鞏固凝氣二層。
翌日,門內大比啟幕,觀者如堵。王林略一躊躇,終未前往,復歸靜室勤修吐納。及數日後,聞諸記名弟子議論紛紛——內門魁首乃張狂師兄,惜紫衣弟子未參賽,難窺真正高下;而王卓不出所料榮膺新人王,自此愈發驕狂,睥睨同輩。
晨鐘五響,震徹恆嶽。此乃內門大比之令,諸弟子需即刻赴大殿集合。王林方在夢境潛修,未聞鐘鳴。俄而,孫大柱暴怒而至,一腳踹開雜役房門,喝道:“王林!爾聾乎?鐘鳴五響竟不聞?!此乃門派大比之期,眾弟子皆至,獨缺汝一人。使為師在諸師兄弟前顏面掃地,孽徒!汝實氣煞我也!“
王林聞聲,眉梢微揚,默然不語。孫大柱怒目而視,然知此時非訓徒之時,掌門與眾長老已在殿上相候,遂不由分說,一把抓起王林,足踏七彩祥雲,破空而起。
孫大柱挾雷霆之勢,挾王林徑至正院大殿之外。怒喝一聲,將之摜地,厲聲道:“王林,隨吾入內!再有差池,縱掌門責罰,老夫亦要一掌斃汝!“言罷目露兇光,厭惡之情溢於言表,心中已決意尋機逐之。
王林撫臂而起,若非凝氣二層體魄強健,此摔必致骨裂。垂首喏道:“弟子遵命。“
孫大柱冷哼一聲,整肅衣冠而入。王林強抑憤懣,斂息凝神隨行。
恆嶽派大殿,門派重地,廣袤無垠。兩側立數十尊先賢雕像,巍峨肅穆,凜然生寒。王林甫入,便覺數十道目光如芒在背,呼吸為之一滯。偷覷四周,唯恐失儀,忙不迭垂首躡足而行,汗溼後背而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