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蕭媚娘發問,徐忠略作沉吟,面露一絲好奇道:“回太后,退倭良策臣暫時沒有,只是臣有一個疑惑,倭國大軍侵犯膠東郡,為何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去防禦抵抗,而不願主動出擊呢?”
“主動出擊?”
蕭媚娘聞言不禁一怔。
非但是她,太極殿內的眾多大梁重臣們也紛紛眼含詫異地盯向了他。
然而只是過了短短片刻,不少人便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兵部尚書廖宏更是“嘁”地一聲,嘲諷道:“廖某還當徐大人這等驚世奇才有何退敵良策,沒想到竟是自掘墳墓的短見之法。那倭人長期居於海上,極善海戰,船隻效能遠遠超出我大梁水師,所以主動出海迎戰,我大梁只會敗的更快更徹底。”
再看其他朝臣們,顯然都是與廖宏一致的看法,所以瞥向徐忠的目光均充滿不屑和嘲弄之意。
見狀,蕭媚娘心中喟然一嘆,正待重新找個話題,轉移大臣們對徐忠的群嘲。
這時,忽聽徐忠淡淡地開口道:“誰說主動出擊就一定是尋找敵人的主力與之決戰?水師羸弱,海戰打不贏主力,難道連敵人的後勤補給也打不過嗎?只要能斷了倭國大軍的糧食補給,膠東之危不解自安。”
“什麼?”
聞言,包括蕭媚娘在內,廖宏以及殿內的那些大臣們個個呆滯當場。
過了好一會兒,才見廖宏喃喃念道:“打……打倭國的糧食補給部隊,這……這……”
一連說了兩個“這”,廖宏終究還是沒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只因徐忠提出的這種戰略,他是從未想過。
其實這也怨不得廖宏,畢竟大梁除了膠東郡與南疆跟東海和南海相鄰外,其餘七大郡都是地處內陸,所以他們從根本上還是注重陸地戰而輕視海戰。
加之大梁水師力量薄弱,而倭國大軍又是從海上威風凜凜地殺向內陸,所以他根本就沒想過派水軍偷偷繞過大批停泊在海上的倭國大軍,去襲擊倭國的補給部隊。
而徐忠來自二十一世紀,雖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但久讀歷史,且看過不少影視劇上播放的兩次世界大戰的記錄片,眼界自然不是廖宏等一眾土著所能比擬的。
因此,在蕭媚娘提到倭國不遠數千裡,用船載著倭軍大舉進犯膠東時,他一眼便看出了倭軍戰線拉得太長,後勤補給存在困難這個問題。
“啪!”
驀然,蕭媚娘一拍座下的鳳椅扶手,騰地一下長身而起,滿臉興奮地道:“徐大人,你這當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眼下倭國主力都放在進攻我大梁膠東之上,糧草補給線必然薄弱,以我大梁膠東水師偷襲他們的糧草押運部隊,的確能收到奇效。”
聽完蕭媚孃的話,群臣頓時精神一振。
尤其是以翁泰北為首的一干文臣,甫才蕭太后與廖宏等武將討論膠東郡的援助問題時,他們因為對作戰一竅不通,所以一直沒能插得上話。
這時見徐忠提出的一個策略,出乎所有人所料,甚至連蕭太后都忍不住拍手叫好,這群文臣瞬間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