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榨油啊?”
梁昭從家裡帶了些土雞蛋和山貨給她,“家裡的花生油快吃完了,我來買點花生榨油。”
陳蕪是跟在她後面進來的,好奇的東看西看,可能也是第一次這種老式的榨油坊。
花生婆指著角落的方向說:“那邊籮筐裡的都是今年本地的新花生,蛇皮袋的就是從外面進的貨,本地的貴點,你看要哪一種,自己挑啊,挑好了跟我說,今天就要榨?”
“今天吧,明天我又不得空出來了。”
“那要等的喔。”
“知道,你忙你的,我們先撿花生。”
撿花生就是把花生倒出來挑選,不要那種壞的、扁的,只挑好的稱重,稱完了再榨油。
要是自己帶花生來就不用這麼麻煩,直接榨就行。
一般來榨油的都會榨夠一整年吃的量,最少也半年,幾斤、十幾斤這種油坊都懶得給你榨,直接買現成榨好的就行。
有些人擔心榨好的是用不好的花生,不如自己挑的花生好,所以現買的也少,都是自己去挑花生。
梁昭搬來兩張小板凳,自己坐一張,又給了陳蕪一張,然後把籮筐的本地花生倒出來兩筐,扒拉開仔細挑選。
前前後後挑了有五筐,一筐帶殼花生不到六十斤,這差不多三百斤的花生能榨一百多斤的油,應該夠用到明年。
跟花生婆算了價錢,還要排隊等榨油,要到六點才能榨好,梁昭不想坐在油坊等,就拉著陳蕪到街上亂逛,到點了還能順路接孩子。
“晚飯在鎮上吃吧,就不回去吃了。”她詢問陳蕪的意見。
回村之後她幾乎就沒在外面吃過飯了,鎮上有很多粉店、快餐店和小飯館,附近也有農家樂,能在小地方經營下去的餐飲店味道都不會差的,因為做的都是街坊鄰居的生意,不好吃也不會想去吃,有生意就證明做的比家裡的好。
陳蕪牽住她的手,兩人肩並肩走在街上,“都聽大寶的。”
梁昭就打電話回去說帶孩子在外面吃飯,讓家裡不用留她們一家四口的飯了。
街邊有小攤在賣牛雜,就是那種小推車上面弄一口大鍋,裡面全是煮好的牛內髒,都是大塊的,要多少就剪多少,放在一個紙碗裡再澆上料汁。
梁昭本來不餓的,但聞到香味就想吃。
“有牛雜,我們買點嘗嘗。”她拽著陳蕪過去,跟老闆要了一份全家福。
全家福,顧名思義就是什麼都有,牛腸牛肚牛蒡這些內髒類的剪成小塊,豆腐、蘿蔔、魚蛋和牛肉丸夾在其中,滿滿一大碗,湯汁濃鬱,分量和味道都相當可以。
梁昭跟老闆多要了一個小碗,拿簽子跟陳蕪分著吃。
旁邊還有賣鹹水角的,她也買了兩個。
鹹水角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做的,裡面的餡料有肉、香菇、蝦米之類,剛炸好出鍋是最好吃的,外面一層酥脆,裡面是糯唧唧的。
陳蕪看著她一路買買買,無奈道:“晚飯都不用吃了。”
“走走逛逛就消耗完了。”梁昭很有道理。
從這邊走到幼兒園就差不多到放學的時間了,她們兩個一人手裡一根冰棒等在門口,保安說她們是今天第一個到的家長。
裡頭放學的音樂聲一響,幾個班的小朋友就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輪流出來,梁昭翹首以盼,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自家的兩個胖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