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 章
她們是農莊的第一批客人, 後來也是她們幫著宣傳才讓更多食客知道梁昭的農莊。
隔三岔五就會來一次,梁昭收了什麼好貨、新鮮貨也是她們先知道。
進屋之後也不用梁昭特意招待, 自己就知道去倒水倒茶拿冷飲水果,坐在堂屋門口吹過堂風,和蔡姨梁媽閑聊,聽聽村裡的家長裡短,再說說城裡的見聞。
要不就是讓葉子她們帶路去果林、山上或者溪溝,摘果挖藥, 抓魚摸螺,總之是沒閑著的。
梁昭手拿菜鏟從廚房出來, 熱得腦門上都是汗,先跟她們打了招呼,才說:“今天幾個孩子去田溝挖了不少泥鰍黃鱔,我正收拾出來給她們做了吃。你們這麼早就到了?兩只煽雞已經蒸上了,上午剛摘的新鮮荷葉,放外面曬了大半天, 還有荷葉的清香, 用來蒸雞比那種放久的幹荷葉要香得多。溪石斑你們想怎麼吃?幸虧你們是今天過來, 要是明天或者後天,這半桶溪石斑我留不住了。”
溪石斑也叫溪斑魚、光唇魚,只生活在水質清澈、多石礫底質的河溪中, 野生的溪石斑魚個頭都不大,兩指大小已經是少見的了,也不好捕撈,它們喜歡躲藏在水底的石縫中, 也不輕易進村民下的魚籠,要用魚鈎才能把它們釣上來。
鶴嶺村有一家人是專靠抓野生魚為生的, 以前是拿到鎮上賣或者低價賣給熟人,現在是賣給梁昭,也只有這半桶,多了也沒有。
梁昭養了兩天,死了有七八條,被她煎熟做成魚湯喂給四個狗崽吃了,還別說,它們挺愛吃的。
剩下的溪石斑已經被來吃飯的食客問了個遍,梁昭說早有人預訂下了才保住。
“我們無所謂怎麼做的,好吃就行,老闆看著做。”
為了保留食材原味的鮮美,梁昭在調味上都很簡單,從來不下辛辣重口的調料和配菜,辣椒在她家的廚房都沒有出現過,日常用到最刺激的配菜應該就是蔥姜蒜了。
“那就一半做煎悶一半做炸的。”
溪石斑的肉質雖然鮮美,但魚小刺多,並不適合做清蒸,她安排的這兩種是當地人餐桌上常見的,做法也簡單。
只有食材夠新鮮,味道都不會差,也比較符合粵區人的口味,重油、重辣、重醬都不是嶺南飲食文化的特點,‘鮮’才是嶺南人的頂級追隨。
她們點的東西多,荷葉蒸雞和溪石斑只是其中兩樣,還有娘酒雞、蘿蔔丸、苦瓜釀、老鴨冬瓜湯和魚血燜飯。
雞鴨都是現殺的,有的菜已經上鍋了,有的還在準備中。
這還只是一桌的量,後面還有七八桌在排隊,梁昭和阿嬸兩個人都忙不過來,梁媽就得在天井幫著洗菜,梁母也不能偷懶,燒火劈柴都是她的活。
梁昭把孩子們的魚蝦做好,讓她們在堂屋的小飯桌上吃。
魚血燜飯做起來麻煩,用的是現殺的新鮮鯇魚的魚血,和米粒混勻用高壓鍋壓熟了再放煎香的魚塊,蔥花姜絲和調料都是提前準備好的,每次她都是做一大鍋,有客人要了就盛一份端上去,她給孩子們也盛了小半盆。
大部分人都以為魚血很腥,不適合做菜,更別說和米飯一起煮了,所以盡管魚血燜飯是一些地區的獨特美食,知名度卻不高,知道的人也做不好,想吃還要去梅州,那裡的石扇魚血燜飯是最正宗的。
梁昭的農莊之所以會有這道美食是因為她不侷限只做某些菜,招牌菜固然有,但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養雞還需要過程呢,她家和村裡的土雞都有限,開始做農莊打的就是本地土雞的名號,要是換了食材,新客也許嘗不出差別,但老饕餮的舌頭可是很敏銳的,味道不對,她們下次就不會再來了,農莊的招牌也就砸了。
梁昭做農莊也沒有指望賺大錢,就是想著回村之後有事做,湊巧研究美食和開農莊都是她的興趣愛好,以前當超模的時候她看過太多光鮮亮麗,太清楚這層人人都羨慕的光鮮之下是怎樣的腐敗和骯髒,上流社會的虛偽讓她惡心,她現在只想帶兩個孩子和梁媽在鶴嶺村過平靜的生活,心情不爽了就拿梁母出氣,也挺不錯的。
幾個大孩子吃魚血燜飯,寶寶和貝貝因為還吃著藥,忌辛辣刺激魚腥,梁昭就單獨給她們做了雞肉糜拌飯,裡面加了切碎的冬菇和鮮筍。
以為小半盆飯應該夠幾個孩子吃了,沒想到她們吃完了還沒有飽,又不好意思再要,是梁昭忙進忙出路過堂屋注意到她們每次都眼巴巴看過來,手裡的香煎泥鰍都不香了才知道她們把飯都吃完了,還想再吃點。
鍋裡還有,梁昭也不至於連這點飯都捨不得,就是對她們的飯量有點震驚。
她用的可是那種裝農村酒席上裝大菜的不鏽鋼盆,小半盆也不少了,葉子她們才幾個人,又都是孩子,這麼快吃完?
“沒吃飽?”她是真震驚,不是捨不得飯。
葉子比其他孩子臉皮厚點,仰頭嘿嘿笑,說:“姑姑做的飯好吃,我們還想再吃點。”
“她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大也正常,等寶寶和貝貝長到她們現在這樣大,胃口說不定比她們還好呢。”蔡姨是負責看孩子的,也在這個小桌上跟她們一塊吃。
被點名的寶寶貝貝正揮舞自己的小勺子往嘴裡扒飯,今天她們的胃口格外好。
梁昭點了下葉子的腦袋,笑說:“廚房的鍋裡還有,你們自己去盛,我手頭忙著,沒時間招待你們這桌小客人。”
“那我們就自己去啦,姑姑。”
“去吧去吧,小心點啊,別燙著手。廚房桌上的小碗是喝湯用的,灶上還有一鍋黃豆苦瓜排骨湯,也是給你們燉的,清熱下火,每個人都要喝,聽到沒有?”
孩子們都怕吃苦瓜,小臉都皺一塊去了。
“姑姑,我們能不能不喝啊。”
“不行。”
今天煎炸的菜多,九月份的天又燥又熱,不吃點清熱去火的怎麼行。
掙紮無果,孩子們只能垂頭喪氣去廚房舀苦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