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第 19 章
老屋原來就有很多舊傢俱,桌椅板凳也不缺,洗洗刷刷之後還能當作農莊的特色。
客人選坐的是一張方桌,漆都掉得差不多了,但木頭還是好的,桌腿也結實,一點蛀蟲的痕跡都沒有,唯有歲月在上面留了痕跡。
除了蒸雞,客人還要了野菜芽魚丸湯、客家釀豆腐、紫蘇山坑螺、清蒸竹殼魚、砂鍋鱔魚和幹鍋荔枝菌,荔枝菌是上半年梁媽採摘曬幹的,本來是想留著寄到粵東給原身吃,現在被梁昭拿來當特色菜了。
荔枝菌只有每年的五月到夏至時節才有,過了這個月就得等明年,只是荔枝菌的香氣和口感都不如中華鵝膏菌,果林也年年都長,成片成片的,村民都懶得要了,一般都是一鏟子翻過去給果樹當肥料。
把米飯端過去,梁昭說:“你們要的菜就上齊了啊。”
客人已經等不及先開吃了,金黃的雞湯倒進米飯裡拌拌就能一口氣吃掉半碗。
梁媽有種水田,家裡吃的米就是今年田裡的早稻米,七月中收割,八九月份都能吃上新米,嶺南這邊的米大多數都是那種細長的,有點像泰國香米,米香味卻是泰國香米的好幾倍,口感也更好,村裡人都習慣吃這種米。
“我們剛才就一直聞著香味咽口水,在想怎麼還沒做好啊,太饞了。”客人邊吃邊說笑。
她們平時也愛去農莊吃飯,粵西哪個旮旯角有好吃的農家菜她們都知道,昨天看到照片和帶回來的土雞土鴨、魚這些就知道這家農莊有靚貨,肯定是要過來嘗嘗味的,現在想要找到這麼正宗的農家飯菜吃可不容易。
很多農莊打的雖然也是本地土雞的旗號,但那些雞都是外面抓回來圈養的,並不是真的土雞,只不過抓回來之後改喂一段時間的菜葉子和五穀雜糧,肉質就會比原先飼料喂養的要緊實,肥油也沒有那麼多了,很多人都嘗不出差別。
“還合口味吧?”看那一小盆米飯都下去得快差不多了,梁昭又給端上來小半盆。
她們豎起大拇指,“太好吃了,味道正啊,雞肉真繫好。”
梁昭笑說:“你們愛吃就行。”
家裡散養的這些土雞太野了,為了抓它們,梁昭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要是不好吃她豈不是虧大發,白讓公雞啄了幾下手,到現在還火辣辣的疼。
她們是第一批正式的客人,梁昭送了一份筍幹炒豬肉和蝦米蒸冬瓜。
給客人做菜的同時梁昭也順便給自家人做了午飯,挺簡單的,就是拿今早上撿回來的軟殼蛋炒了個野菜芽,再做個牛肉粿條,加點魚丸和切好的魚餅,撒上蒜頭酥就很香很好吃了,牛肉是上午阿喜送雞蛋過來的時候一併拿來的,兩斤差不多的量,是阿喜媽媽早上趕集買的,現宰殺的水牛,牛肉不像內蒙那邊的有一股子奶香味,但很嫩,切薄片生燙很好吃的。
梁昭調了沙茶醬,寶寶貝貝看見了也把自己的小碗推過來,就往她們的小碗也放了半勺。
外面的陽光很刺眼,但一樓堂屋特別陰涼,大中午不開風扇也不覺得熱,大人和小孩圍著小餐桌吃牛肉粿條,時不時跟坐在廊上的客人聊幾句,說的也都是村裡有什麼好吃的,山上種的又是什麼樹,走的時候想帶什麼,下次還帶朋友來吃。
家裡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梁媽也很久沒有這樣和女兒吃過飯,她高興得又想哭。
“媽,下午我想帶寶寶貝貝到小河邊玩會水。”
之前答應過到阿婆家了就帶她們去抓小魚,還以為兩個小家夥忘了,誰知道早上起來突然就問什麼時候帶她們去,既然答應過,梁昭也不想對兩個孩子食言,說了下午帶她們去河邊玩。
不帶不行,貝貝整個上午都想往狗窩鑽,說什麼都要把狗崽抱過來摟著,攔都攔不住。
梁昭也只好帶她們出去玩玩,分散她們對狗崽的注意力,不然那四隻小狗狗遲早都要被寶寶貝貝擼禿嚕毛。
鶴嶺村東邊有條小河,源頭在山裡,下游彙入哪裡就不知道了。
除了雨季的洪水期河水會渾濁,平時還是很清澈的,水位也不深,光腳踩下去只到膝蓋,河底都是細沙跟鵝卵石,會有一些稍微大點的石塊,已經被河水長年累月沖刷得很光滑,土黃摻白的顏色,小時候經常撿小塊的帶回家當寶貝收著。
梁昭收的山坑螺就是在小河撿的,不過是山裡上游的位置,那的水質最好。
透過鶴嶺村的河段大多數是淡水釘螺、河蜆、小河蚌這些,沒有多少肉,又腥,也只有以前吃不起肉的年代會去撈,現在白送都不要,最多就是撈點回來砸碎了喂雞,吃了幾回雞都不願意吃了。
梁媽本來不想讓梁昭帶兩個孩子去那邊曬的,這麼大的太陽,中暑了怎麼辦,但孩子鬧著要去,河邊也有樹木遮擋陰涼的地方,為了哄孩子高興也就讓她們去了,出門之前戴了帽子,噴了防蚊水,叮囑梁昭千萬看好孩子,別讓她們下水。
“留人在岸上看著點,河深河淺都別讓孩子下去,她們不比從小在村裡長大的孩子皮實,螞蟥都敢空手抓,水裡有水蝨子,咬了人可是很疼的,寶寶貝貝肉嫩,哪受得了這個,你千萬留神看著點聽見沒有。”
梁媽怎麼都不放心,可自己還瘸著腿,也實在不方便跟過去,只能耳提面命讓梁昭上心。
“知道了,媽。”梁昭發現老媽真是越來越囉唆了,她耳朵都快念出繭子來了。
中午在這吃飯的客人還沒有走,聽說她們要去河邊抓魚,也湊了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