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杜老爺子收自己的兒子為徒的意願沒有達成,讓邵遠以撿漏來宣揚名氣的做法更沒有達成。
不僅如此,還被雲舟那小子比了下去,遭受眾人的懷疑和嘲諷。
好不容易依靠捐贈瓷器這一舉動得到了杜老的賞識,卻沒有人搭理他。
最後,連和羅總單獨說上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大佬們已經退場,以後恐怕更沒有機會了。
想到這裡,他心髒氣得直抽。
早知道就不捐這件瓷器了,白花了幾百萬。
山區兒童上不起學又怎麼樣,和他有關系嗎?
酒店頂層的總統套房中。
大廳的桌子上擺放著一隻祭紅釉的梅瓶,幾位專家正在仔細檢視。
羅總淡淡道:“那個印記到底是什麼,研究出來了麼?”
邱老沉吟:“方才將熱水倒入梅瓶底部後,我們打燈看過了,字型太小看不清晰。
這裡也沒有高畫質內窺鏡,暫時無法得知。”
專家們平時連放大鏡都用得很少,誰會帶這種高畫質內窺鏡,一般只有考古發掘遺址時才用得到。
錢總哈哈一笑:“老羅,既然已經確認是贗品無疑,幹脆打碎得了,反正也不心疼。”
羅總聞言沉默了一瞬:“可以,直接打碎吧,我來。”
他拿起這個瓶子狠狠地摔在地上,看著四分五裂的瓶身,心裡的火氣消了一些。
雲舟從地上撿起那片只有拇指大小的瓷片,杜老爺子幾人立刻湊在一起,用放大鏡檢視。
郭老:“是‘闞’字,篆體。應該是仿造者的姓氏。”
邱老等幾位專家回想了一下,“這個姓比較少見,似乎沒有聽說過對應的仿古高手。”
他們都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一般會留暗記的都是非常知名的仿造高手,如‘喻大師’、‘越大師’,自詡制瓷工藝不遜於古人,便刻上大名來彰顯自己出眾的技藝。
可是此人的造假技藝比所有人都高,怎會籍籍無名?
有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之前仿造的瓷器都沒認出來;還有一個可能是,這是他剛開始佈局。
雲舟更傾向於第二種。
首先,精品官窯瓷器一般會有宮廷檔案記載,不會一下子冒出很多,大多是一件件出手。
其次,要做到仿製得如此相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會每次都達到如此高的仿製程度。就像宮廷一樣,挑一件最好的。
而且,想要賣出高價,必須在特定的場合,畢竟市場上贗品太多,動輒上百萬的瓷器想要出手並不容易。
比如,在古玩市場上出現了一件上百萬的瓷器,基本不會有人買。
而拍賣行講究傳承有序,不會輕易接手來歷不明的東西。
況且專家這些年的鑒定經驗也不是白得的,偶爾一次打眼很正常,不會次次打眼。
只是‘闞’這個姓,雲舟總覺得似乎在哪裡聽過?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又晚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