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古瓷,他打眼一瞧便發現這些碎瓷片以民窯為主,而且都是清後期燒制的,精品不多。
三百多片碎瓷片沒有經過清洗和篩選,一股腦的堆在塑膠布上,看得人眼花繚亂。
尤其是一路以來所有攤位上的瓷片都擺放得很規整,到這裡便顯得尤為雜亂。
若是剛開始過來,他可能也不怎麼挑,直接帶走,就當鍛煉修複能力。
但是到現在他已經收了大概有一千兩百多片碎瓷片了,從唐宋到明清都有,官窯不少,民窯的更是不缺,實在看不上這些。
雲舟眉頭輕蹙,翻了五六分鐘只見到了一件拼成的完整器——清道光時期的青花八仙圖小碗。本來是一對的,可惜目前只有一隻。
他把對應的八片碎片挑出來,又加了幾片別的,揉了揉有些痠麻的腿,打算清算之後就離開。
這時,中年婦女適時遞過來一個馬紮,還拿了一瓶礦泉水過來,態度極為殷切,弄得少年有些不好意思。
“謝謝。”
腿確實麻得厲害,雲舟在攤位旁坐下來休息,兩條長腿伸展開來,擰開礦泉水瓶蓋咕咚咕咚的喝了大半瓶。
兩個多小時沒有喝水,剛才注意力太過集中沒有反應,一停下來便覺得嗓子發幹,喝了水才好些。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少年將視線又投向那堆碎瓷片中,中年婦人正麻利地碎瓷片鋪開,他想著一會兒再看看,唔,大不了多挑一些。
休息了十幾分鐘,雲舟覺得好多了,便蹲下來繼續在碎瓷片中繼續翻找。
鋪開的碎片更容易檢視,他沿著攤位掃視了一圈,驀地看到了其中一片紋飾較為少見的碎瓷片。
咦,這是什麼?
他拿起這片半個巴掌大小的碎瓷片,胎體輕薄細膩,上面畫了一個馬頭,口部微張,背後的鬃毛隨風飄揚,明黃的色彩明麗,是為飛馬紋。
飛馬紋並不常見,據說誕生於明永樂時期。因鄭和俗姓馬,馬生‘雙翼’、奉聖旨出使西洋而得來。
在明中期瓷器上偶有出現,通常與海螺紋、過海紋這樣的紋路伴生,一般只繪制於青花瓷器上。
而雲舟眼前碎瓷片上的圖案明顯不是青花,而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形式,以青花描邊,在裡面填補色彩二次燒制。
這樣的色彩和紋飾,讓他不由得想到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成化鬥彩!
想到這裡,少年心跳陡然快了幾分,再也不覺得麻煩,開始在碎瓷片中不停的翻找著。
十幾分鐘之後,終於讓他找到了和這片類似的另外五片碎瓷片,拼成了大半個直徑約為八公分的小罐。
罐身為飛馬紋,黃色的飛馬踏浪而來,鬃毛飄揚,靈活生動;下方繪制海水江崖、朵雲紋,海水為層層綠彩,波濤洶湧、浪花飛濺。
足底則為黃彩芭蕉葉紋邊飾,圍成一圈,底款則用青花寫著‘天’字,單字無框,帶著朦朧的質感。
飛馬、飛象此類的海獸紋,是成化禦窯中典型的裝飾紋樣,且十分罕見,存世量極少。
再加上底部的‘天’字,答案呼之欲出——
這是與雞缸杯珍貴程度不相上下的成化鬥彩天字罐!
想到這裡,即使是雲舟也不由得愣住了。
明成化以鬥彩聞名於世,說到成化鬥彩,所有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雞缸杯。在j士得的拍賣會上,一隻小小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曾拍出2.3億的天價,震驚眾人。
目前全世界已知現存雞缸杯的僅有19只,15只藏於博物館,4只為私人收藏。
然而,成化鬥彩還有一個器型甚至比雞缸杯還要珍貴,那就是成化鬥彩天字罐!
據聞全世界只有12只完整器,從數量上來看,比雞缸杯還要少見。
即便是完整器,蓋子大多也是後配的,有蓋的天字罐在五百多年的歷史中儲存下來實屬難得。
在拍賣行唯一一次拍賣的成化鬥彩天字罐是一件殘器,無蓋,口沿完全破損。
可即使如此,在二十年前也拍出了一千多萬的價格,放在現在則難以估量。
因為僅拍過一次,之後除了各大博物館之外,再難覓蹤跡。
有專家研究,天字罐和雞缸杯是配套使用的,天字罐為盛酒的容器,雞缸杯是喝酒的容器,均為皇帝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