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視著路虎車開走之後,少年手中搬著‘花盆’,揹著畫匣和揹包回去,笑容明亮,清澈的眼眸中好似有星光閃爍,熠熠生輝。
開啟客廳的燈,雲舟把花盆放在陽臺上,然後把揹包中的戰利品一一拿出,擺在多寶閣的架子上,美滋滋的欣賞了一會兒。
如今他的藏品已初具規模,包括收集碎瓷片拼成的兩件完整器,上個月在嘉禾秋拍現場拍到的九件瓷器和汝窯碎片,加上這次收到的幾件精品,以及放在珍寶閣的一對鳥食罐,合計有近二十件藏品。
雲舟眼眸彎起,露出腮邊兩個小小的酒窩。此刻距離他成為收藏家又近了一步,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嚮往。
少年接觸古玩才半年時間,就能有這樣的收獲,而且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撿漏得來且件件都是真品,這在古玩一行實在罕見。
很多入行三五年的人都不見得有如此豐富的藏品,如田豐國那樣缺少眼力的人更是滿屋子的假貨,和雲舟不可同日而語。
少年摸著咕咕叫的肚子,去廚房簡單下了一碗麵,上面臥了金燦燦的荷包蛋,看著就很有食慾。
吃完飯之後,雲舟在陽臺上找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花盆,將那盆蝴蝶蘭從天藍釉百條罐裡換了出來,殘留在瓷器中的土清理幹淨,這件官窯精品便完全顯露在了他的面前。
造型簡單優雅,內裡胎體潔白細膩,天藍色的釉面散發著瑩潤的光澤,好似雨後的碧空般清新淡雅,柳葉狀的豎紋隨著視線的移動而不斷變換,優雅而靈動。
雲舟個人認為,許多燒制完美的單色釉並不比那些五彩、粉彩瓷器差,他喜歡這種清麗的顏色,有一種天然去雕飾之美。
第二天,他回學校把衣服和日常用品收拾到行李箱,被子床單捲起放在衣櫃中,和寢室的幾人道別,開始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寒假生活。
至於那幅徐渭的《牡丹竹石圖》,雲舟打算等快過年的時候,帶著一些補品當做年禮一起送給杜老爺子,想必對方一定非常開心。
週六傍晚時分,馮大師的身形出現在雲舟面前,“小舟,關於汝瓷的燒制過程,我和其他幾個老家夥經過日夜交流,總算有了一點眉目。
你記一下材料:天然瑪瑙石磨成的粉末,瓷土要汝州清涼寺附近的高嶺土、最細膩的那種,還有鉀長石,特級天然生漆......”
“好的,馮大師。”
雲舟將材料一一記下,開始在網上尋找合適的材料,光調變黏合劑的材料就不下三十種,而且大多沒有售賣,必須要當地人親自去尋找才行。
“麻煩拍個影片過來,我看看成色...沒錯,就是這種,兩千塊已經轉給你了。”
“瓷土好像不夠細,麻煩再去找一找,謝謝,價錢會付雙倍。”
“不是這個,顏色不對——”
雲舟透過電話與影片的方式與當地人溝通,確認和馮大師所說的幾乎相差無幾後,才讓人郵寄過來,爭取每一種材料都做到盡量完美。
這種溝通異常繁瑣,有些人找著找著就不樂意了、要求加錢,或者以為他是騙子根本懶得搭理,總之整個過程很耗心力。
除了忙著收集材料之外,雲舟也開始學習瓷器修複中最難的兩個步驟:補配和作色。
補配指的是將瓷器殘缺的部位進行補足。
一般瓷器的補配需要先用軟陶捏塑成型、燒製成與瓷器形狀相同的模具,將模具放在瓷器邊緣,補上殘缺的部分,最後刮掉多餘的部分。
補配之後是打底子,打底子之後便是作色。填補裂縫處的顏色,使其與釉色一致。
雲舟先從較為簡單的單色釉做起,他拿在手裡的是之前已經打好底子的唐邢窯菱花形洗,上面的裂縫已經修補完畢,現在只需要填上顏色即可。
調好顏色之後,馮大師看了一眼:“先試色看看。”
雲舟手中握著噴筆,在料壺裡面裝上釉料。這種工具適合用在小器型瓷器或破損細小的部分,噴色的地方要小而準,不然會因為噴色的距離、力度和濃度造成偏差。
“嗯,顏色還可以,量調到最小,塗的時候要來回的塗,不要只噴在一個地方。”
“好的。”雲舟點頭,食指向下按著按鈕,開始在填補的縫隙處反複噴塗。
“顏色有點淡了,再噴一層。”
“嗯。”
“好了好了!這次又稍微深了點,還行,肉眼看不出來,不過——”
馮大師示意雲舟開啟紫光手電筒沿著縫隙照射,在強光的照射下,能夠看到噴塗的釉料與原本釉色的微小差別,還有細如發絲的約兩三毫米的小裂縫。
“啊,居然有裂縫。”少年垂眸看著瓷器上的細小裂紋,神情有些沮喪。
如果說噴筆使用得不好情有可原,可是在紫光燈下看到裂縫讓他很難受,畢竟光粘連碎片就粘了好久。
馮大師用冰涼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錯了,單從外表來看已經做到了那些人所謂的‘無痕修複’,不仔細看發現不了瑕疵。
我第一次修複瓷器的時候,那才叫慘不忍睹。裂縫沒有粘好,膠沾了一手,顏色也塗得極不均勻,被師傅狠狠地罵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