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雲舟不是古玩世家出身,所以才更讓人覺得驚奇。
雲舟還不知道,在跟隨馮大師學習修複瓷器的兩個多月中,他的眼力有了明顯提高。
因為要經常調變與釉色相同的黏合劑、以及修補裂縫的塗料,他對顏色的敏感度提高了不止一倍。
馮大師要求的是完美修複、無痕修複,對於釉色修補的要求極高,顏色在燈光下、在日光下、在夜光下的光澤度是不一樣的,哪怕深一分、淺一分都不行,如此苛刻的要求也造就了雲舟對於色彩的敏感。
他現在還看不出究竟是哪裡有問題,有的只是一種潛移默化而培養出的直覺,等以後接觸的多了、瞭解的多了,他便能從根源上找到原因,成為真正懂瓷器的人。
“...大少,這真是仿的呀。”
雲舟微微一愣,隨即小聲問道,“難道拍賣行也有贗品嗎?”
“嗯,條款上註明了不保真。”
徐澤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像估值較高的瓷器都做了來源追蹤、熱釋光鑒定、並經過數位專家的一致認可,基本可以保真;至於其他瓷器,就看鑒定師的眼力了,真品率在90以上。”
古玩市場的水很深,任何一位專家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判斷從未出錯,而科學鑒定以及來源核實是需要成本和精力的,只會用在值得的地方。
“這樣啊——”
雲舟看著眼前的青花纏枝蓮紋賞瓶,神色帶了一點惋惜。
如果是清嘉慶時期官窯瓷器,那麼估價在百萬以上,但如果是民國仿的,可能只有幾萬塊,價值要相差幾十倍。
這完全顛覆了少年的認知。
以往他一直認為拍賣行中的拍品都是真品,現在才發現,原來世界性的拍賣行也是有風險的。
不過比起外面市場上那種一百個裡面都不一定有一個真品的機率,這裡的風險已經很低很低了。在贗品泛濫的現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看來在古玩一行,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升自己的眼力。
雲舟用餘光偷偷掃了一眼站在門口的工作人員,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對方一直保持著沉靜的表情,臉上毫無尷尬之色。
可見這種事情並不是特例,在每次拍賣會上都有可能發生。
雲舟在心中搖了搖頭,繼續翻看圖錄。
當翻到最後幾頁時,他的視線驀地凝住,心跳加快,這次的拍賣會居然有殘器和碎瓷片!!
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因為在收藏界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瓷器有毛,不值分毫”。
華國傳統收藏觀念裡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損,會使觀賞價值和交易價格大打折扣。
從有瑕疵的拍品起拍價都比較低、以及市場上的碎瓷片沒人要的情況來說,都能佐證這句話的真實性。
不過近幾年來,這種觀念正在慢慢轉變,有些破損的瓷器也逐漸進入了收藏家的視野,只是距離完全接受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嘉禾拍賣行顯然對市場風向極為敏感,這是第一次在拍賣會上出現瑕疵極大的殘器和名窯碎瓷片。
可以說是一次勇敢的試水,用來試探收藏家們對於不完美瓷器的態度。
雲舟剋制著內心的激動,指尖來回翻動最後幾頁圖錄。
第一件殘器是清雍正青花礬紅龍紋玉壺春瓶,沒有瓶口,只有下半部分,但下半部分儲存得非常完好,參考價100萬。
如果這件瓷器沒有傷殘,價格絕對在千萬以上!
第二件是明宣德時期的一件青花龍紋殘器,四片較大的瓷片拼成了完整的瓷器,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裂紋,參考價70萬。
當看到看到第三件拍品的時候,雲舟幾乎屏住了呼吸。
只見圖片上展示的是大大小小的天青色碎瓷片,標註的是:北宋汝窯瓷片一箱,共計78片,參考價60萬。
汝窯,在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中排在首位,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它的燒造時間極短,只在宋徽宗在位期間時燒造,持續時間僅20多年。
目前全世界的汝瓷有紀錄的只有八十多件,大多存在於各大博物館中,私人收藏不超過十件,極為稀少。
北宋汝窯的汝窯天青釉圓洗,曾在j士得拍賣會上拍到了2.7億港幣的天價,重新整理了當時的瓷器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