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康熙時期的民窯則有大量的寄託款,如寫\”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這三個朝代居多,有人猜測是文字獄壓抑環境下的一種宣洩手段。
總之,這件瓷器從精美程度來講顯然不是官窯燒制,而底款和做工具有明顯的民窯特色,根據雲舟的判斷,這件青花蓋罐應該屬於康熙民窯出品。
看到小玉龍從手腕上浮現出來,張著嘴巴從罐子中吸走了三道靈氣,雲舟不再遲疑,詢問攤主:“請問這件青花罐的價格是?”
“兩萬。”中年人的話語帶著不容質疑的味道:“你也知道,帶原裝蓋子的大頭罐不常見。”
他指了指上面的平頂蓋,“光這個蓋子,就能翻一倍的價錢。”
普通的康熙民窯大頭罐雖然不如官窯那麼值錢,但也能達到510萬。加上原裝的蓋子,確實如對方所說,至少能翻一倍。
1的機率,在市場上極為罕見了。
雲舟本來是想還價的,但中年人看了他一眼,似乎明白了他的未盡之語,直白道:“最低價兩萬,不還價,不買可以看看別的。”
少年用瑩白的指尖撫了撫左腕,想到玉龍的表現,最後還是點了點頭:“好,那就兩萬,我要了。”
這個價格是他目前所能承受的極限,像剛剛的雞缸杯,即使有四五倍的利潤他也不會買。
中年人收到轉賬,麻利地用紙盒子裝好,在四個角都塞滿了塑膠泡沫。
雲舟清透的眸子一眨不眨的看著對方的動作,神色認真。
他曾聽說過,有人確實在古玩市場買到了真品,可是等興高采烈的拿回家之後,發現居然是假的!
怎麼會這樣?
因為在最後包裝的時候,攤主趁他不注意用假貨換走了真品,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
古玩界的套路比比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雲舟一直盯著攤主將瓷器包裝好,最後又看了一眼蓋子確認無誤,才搬著箱子來到了珍寶閣。
杜老爺子一見他就笑了,“今天淘到了什麼好寶貝?”
“是一個康熙時期的青花罐。”雲舟將盒子拆開,將罐子放在桌上,“杜爺爺,麻煩您幫我看看。”
現在他經驗不足,還不算杜老爺子的正式弟子,雖然在後者的心裡已經是了,但年輕人就是要多磨練磨練嘛,不著急。
“嗯,我上手瞧瞧。”杜老爺子將罐子拿過來湊近了瞧,吳掌櫃聽見動靜,也跟著過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成化雞缸杯共19只據傳):
臺北故宮博物院8只),因文物南遷,大部分在臺北。
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英國戴維德基金會、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瑞士鮑爾博物館各有一隻,一共是5只。
北京故宮2只),有專家說是晚明郎窯仿製,存疑。其他4只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注123摘自百度百科和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