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的一天,下班前突然收到湖畔工會的人送來的蛋糕和賀卡,原來當天是我生rb想叫上徐雙、光等哥們一聚,但我腦海裡卻始終揮不去一個名字——雪莉。我二話沒說,直接撥了她電臺的電話。
“怡口樂”是西泠橋口杭州飯店旁一家半自助餐廳,優雅的環境,偏西式的料理,還有小提琴手穿插演奏,在九十年代初如神一般的存在,是深受杭城年輕人喜歡的餐廳,當然價格也是不菲。
雪莉一下班就趕來了。正值深秋,路上被風吹得面帶桃紅,一雙眼睛依舊清澈如泉,笑容依舊勾人心魄。她怪我不早說,下班來不及買禮物,就去櫃檯要了一瓶紅酒作為生日禮物。
餐廳背景音樂是曼陀凡尼樂隊的《玫瑰人生》a vie en rose法語)。燭光、音樂、美酒、佳人……眼前的一切依舊那麼美好。
“你們的唱片店怎麼說關就關了?”
“老闆擺了我們一道。不過我們還會繼續找門面。只要懂音樂,還是不怕的。”
“就當交學費吧。”雪莉笑道:“生意的學問不比音樂的容易。”
“我覺得是人性的學費。”
“呵呵,但是,生意的學問裡本身就包含了人性。”
“是吧。”她的話總是那麼合理,無可挑剔。
“你工作怎樣?”
“老樣子,感覺和以前湖畔一樣,每天都在重複,只是混日子而已。”她喝了口酒:“真是奇怪,每天待在家裡,無聊;現在每天工作了,還是無聊。可能是工作性質比較單調,還是我要求過高了?”
“我開店那段時間是我這輩子最充實的,雖然守在店裡同樣單調,但從沒覺得無聊。區別在於:一個是打工,一個是為自己幹吧!”我幫她分析。
“沒錯,但還有一點,我是臨時工。電臺這個單位是很好,但不可能會對我這樣的人有編制,在沒有希望的地方做事,自然就無聊啦!”她自嘲。
又是無可挑剔的回答。
“對了,你知道嗎,湖畔好多女孩都嫁給了海外華人,港澳臺世界各地的都有,許多是來住店認識的,有的年齡差距很大都不在乎,因為這是一個捷徑。”她轉了話題。
是的,國門剛剛開啟,讓我們看到了與世界的差距,第一波移民潮興起。嫁給外籍是最經濟、最有效、最快速的手段。
據我所知,不久前單位前臺一個接待就嫁給了幾乎可做她父親的西班牙華僑,還是在湖畔的宴會廳、她的前同事面前辦的喜宴。有個笑話說大陸的開放也促進了港臺地區的人種改造:他們把江南一帶沿海開放得早)漂亮的女孩都娶走了……
“但我絕對不會這麼幹,除非那個人讓我心動。”雪莉深棕色的瞳孔看著我,但又馬上轉開,裡面有些許迷茫。
她把目光盯向餐桌上花瓶裡的那枝康乃馨:“有時候,我不知道自己該期待什麼……”
我有點驚訝,腦子開始飛快地運轉著:期待什麼?難道不是期待我們在一起?不過在一起又怎樣?結婚?住哪兒?錢哪來?……期待什麼?期待賺錢?可賺錢除了日復一日做沒希望的工作還能有什麼途徑?……期待什麼?期待不被世俗的泥流捲走?那又靠什麼生存?……期待什麼?期待生活的捷徑?又違背了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