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杭州後就沒見到珠江,知源書屋的事也被擱置了。
歌迷會有了社會人員的好處就是你根本不用愁人的來源,那些會員會一傳十十傳百地幫你擴充人員,不像在單位是有限制的。
失蹤很久的珠江突然冒出來給了我一個電話,說是遇到一朋友,很懂流行音樂,而且有場地可以舉行音樂沙龍,讓光組織幾個會員帶上唱片磁帶約時間一聚。我和光都覺得不錯,就開始在會里發通知組織參加沙龍的人員。
主題是歐美流行樂和搖滾樂,報名者不多,來的七個人基本都是新會員,包括煤氣公司柯哲、之江飯店山姆、電子工學院的小天加上珠江,湖畔賓館方面有孟寒、光和我。
舉辦沙龍的人叫波波,年齡比我們大幾歲,面板黝黑,戴一副賬房先生般正圓的黑邊眼鏡,滿嘴廣普話。沙龍的地點就是在他米市巷的家。家裡什麼情況不清楚,只知道三室一廳的公寓房,他一個人住。
與波波的第一次見面有些詭異。當時我們一大幫人擠在走道里,波波給我們開門時客廳裡一片昏暗,沙發上竟然有個人裹著毛毯在呼呼大睡。這時還不到晚上八點。
波波將我們迎進客廳,把燈開啟,過去叫醒沙發上的男子。兩人依哩哇啦說了陣鳥語,我一句沒聽懂,隨後男子提著個旅行袋告辭離開。
“福建朋友。他兩天沒睡了,我讓他去旅館了。”送走客人,波波含著歉意對我們笑道。
感情剛才說的是閩南話?他這一解釋,又讓我們怪不好意思的。
客廳很大,七八個人進去正合適。我環顧四周,器材倒也齊全,唱機、cd機、卡座、功放、調諧器、音箱都有,只是音箱尺寸沒珠江的大,裝置也沒珠江的專業。但這已經足夠了。剛才波波朋友睡覺沙發背後的牆上貼著張大號中國地圖,讓我有點吃不準波波到底是幹什麼行當的。
起先大家相互介紹寒暄,然後就聊起了第一個話題:國外流行音樂的來源,也就是怎麼得到更新更多更好的進口唱片磁帶。光談了他的經驗,就是中圖的音展會,以及bj上海的門市部等,但進口的速度還是太慢,時間跨度大,斷層多。
山姆說,現在年輕人對西方流行樂特別是搖滾樂的需求很大,但是市場實在是遠遠滿足不了,缺口太大。
大家發表之後,波波站了起來,指著牆上的中國地圖說:“你們不要只把目光盯著bj上海,其實你們知道嗎?包括bj上海在內所有進口唱片的第一站是哪裡嗎?廣東!”
他像個在軍事地圖上分析戰況的指揮官般把手有力地往下移了移,拍著地圖:“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啊各位,無論是正規渠道還是走私渠道東西是不缺的,問題是你怎麼去搞到手。”
離開地圖,他隨手開啟沙發旁的一隻大旅行箱,裡面都是我們沒見過的歐美黑膠、cd唱片、卡帶。大夥像看到寶箱一樣圍了過去,尤其是山姆,簡直是撲過去的。
一輪看下來,光提出了疑問:“這批東西品種雖多,流行搖滾爵士輕音樂都有,但一:不是最新的,二:都不是一線甚至二線的歌手樂隊。很可能也是中圖音展留下的樣品。”他抬頭問波波:“價格怎麼樣?”
“很便宜。黑膠唱片1520元,cd45,磁帶714元。”波波說。
“那還不錯。”光點頭:“我可以肯定這就是中圖的樣品。”
“不完全是。”波波解釋:“不少品種都是有量的。”
山姆挑了幾盒封面看上去像搖滾的磁帶,當場就要買。波波倒也爽快:“本來是自己聽的,既然你要就給你好了。”
聽了這話,柯哲和小天也過來挑了幾盒磁帶。
孟寒看了跟我和光說:“歌迷會也買幾盒吧,磁帶庫里歐美品種太少了。”
“可以啊!”我說。光馬上蹲下身來對著箱子一盒盒挑。
“廣東太遠了,跑一趟不划算啊。”珠江嘆口氣。
“上海也有類似的。”波波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