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化金
沈清歡蜷縮在漕船底艙的夾縫裡,發間的桂花油早已結成了冰晶。她數著船板滲進來的月光,第三十七次摸向懷中的油紙包——父親咽氣前塞給她的《八珍秘錄》,此刻正與三張鹽引疊在一處,硌得心口生疼。
漕工罵罵咧咧的腳步聲從頭頂傳來時,她將最後一塊硬饃塞進口中。江南官話裡混著汴京口音的調笑,讓她想起去年冬至,父親教她辨認各地鹽商的情景。那時她還能嗅著新雪煮茶,如今卻要藉著船板縫隙的微光,辨認食譜上被血漬暈開的硃砂批註。
”小娘子,到地界了!”老艄公的煙袋鍋敲響船板,驚飛了蘆葦叢中的寒鴉。沈清歡鑽出船艙的剎那,汴河上的晨霧裹著炊餅香撲面而來。她望著碼頭上熙攘的人群,忽然攥緊了袖中的翡翠耳墜——那是母親臨終前親手給她戴上的,墜子內側的”沈”字刻痕已經磨得發亮。
當鋪的桐木櫃臺高過她眉眼,夥計打著哈欠扔出個戥子:”死當活當?”
”死當。”沈清歡踮腳將耳墜推過臺面,袖口滑落的燙傷疤痕驚得夥計手一抖。那是半月前為護住食譜,在火場抓取鐵匣時留下的。
櫃臺後轉出個戴靉靆的老者,兩指撚著耳墜對光細看:”揚州玲瓏閣的手藝,去年秋分前的款式。”他突然用指甲刮過翡翠邊緣,”只是這鑲口...像是被火燎過?”
沈清歡的指甲掐進掌心,面上卻浮起笑意:”掌櫃的好眼力,家父在火場搶出這對墜子時,還贊過金鑲玉的成色。”她故意露出半截裹著傷布的腕子,”聽聞西市三條街外新開了家當鋪,最是公道...”
”十二兩!”老者急急打斷,金牙在晨光裡閃了閃,”不能再多了。”
她盯著戥子上的星紋,忽然伸手按住秤桿:”加三錢碎銀,我要現兌。”見對方瞪眼,指尖在臺面劃出個”漕”字,”這墜子的原主,可是常走揚州漕運的。”
走出當鋪時,懷裡的粗布包袱裹著十二兩三錢銀子,還有包當鋪附贈的陳皮梅子——說是給遠行客去穢氣。沈清歡咬開梅核,酸甜汁水混著苦澀在舌尖漫開。她望著橋頭賣餛飩的老漢,突然轉身鑽進布莊。
未時三刻,朱雀橋頭多了個戴青布帷帽的姑娘。褪色的藍布幌子上,”十文一碗”的墨字被河風吹得微皺,獨輪車上架著口修補過的鐵鍋,木桶裡浮著幾片幹荷葉。
”小娘子這餛飩皮,怕是比城牆還厚。”挑夫張三大剌剌坐在條凳上,後腰別的斧柄還沾著木屑。他舀起個餛飩對著日頭,”肉餡兒還沒我指甲蓋大!”
沈清歡往灶膛添了把柴,火舌躥起時,鍋沿凝結的水珠突然滴落油鍋,炸起的熱油星子濺在張三手背。趁他縮手的空當,她麻利地撒了把蔥花:”客官嘗嘗湯頭?今晨現熬的豬骨湯,加了陳皮祛膩。”
張三猛灌兩口,忽然瞪圓了眼:”這...這湯裡放了什麼?”
”不過是碼頭勞工常備的淡鹽水。”沈清歡掀開鹽罐,露出底下壓著的《漕運食鑒》,”客官若嫌味寡,再加勺蝦粉便是。”那是她昨夜用碎銀向漁戶換的蝦頭焙成的粉。
暮色初臨時,陶罐裡已積了八十三枚銅錢。沈清歡數到第三遍時,忽然瞥見橋墩暗處閃過片月白衣角——那人已在她斜對面的茶樓坐了整日,同一壺碧螺春續了七遍水。
”姑娘這餛飩攤,怕是撐不過三日。”更夫敲著梆子路過時,朝河面努了努嘴。沈清歡順著望去,五六個歪戴幞頭的漢子正蹲在渡船邊啃炊餅,為首那個腰間的牛角匕首,在暮色裡泛著冷光。
她不動聲色地將菜刀插進案板,刀刃上粘著的蔥花隨震顫簌簌而落。鐵鍋下的柴火噼啪炸響,騰起的煙霧裡混著八角的辛香——那是她在船板上撿的碎料,混著陳皮熬成了祛腥的秘料。
”掌櫃的,來碗餛飩。”月白袍角的公子不知何時立在攤前,描金摺扇輕點著”十文”字樣。沈清歡抬眼時,正撞見他袖口露出的半截檀木算籌,浸了茶水後泛著烏亮的光。
她舀湯的手腕微滯,忽然往碗底加了勺蝦粉:”貴客遠來,該用青瓷碗才是。”說著從木箱底取出只缺口瓷碗,釉下隱約可見半尾青鯉——這是今晨在鬼宅拾荒時,從灶灰裡扒出的舊物。
公子持箸的手頓了頓,餛飩送入口中的剎那,眼底掠過絲驚詫。他自然嘗得出湯裡摻了三分崖蜜,這是嶺南皇商謝家今年新貢的稀罕物。摺扇收攏時,三枚銅錢疊成小塔立在案頭:”在下謝雲舟,明日可否預訂二十碗?”
沈清歡擦碗的麻布停在半空。她認得這擺錢的手法,父親接洽鹽商時,那些老江湖常這般試探深淺。正要開口,渡船方向突然傳來碗碟碎裂聲——那群潑皮踢翻了賣炊餅的攤子,正朝這邊圍來。
”今日收攤了。”她猛地蓋上鍋蓋,滾水濺在最近潑皮的手背。趁對方吃痛縮手的間隙,獨輪車軸卡槽”咔嗒”彈開,車板瞬間傾瀉,滾燙的湯鍋眼看要潑向人群——
謝雲舟的摺扇突然壓住鍋沿,三枚銅錢飛旋著擊中最前頭潑皮的膝窩。沈清歡趁機拽動藏在幌杆上的麻繩,預先懸在柳枝上的石灰包應聲而落,白霧騰起時,她已推著獨輪車拐進暗巷。
更鼓聲中,沈清歡在橋墩背面發現枚嵌進青石的銅錢。她摳出錢幣時,指腹沾上了淡淡的崖蜜香——正是謝雲舟袖口沾染的氣息。月光照在錢眼處,隱約可見個”謝”字浮水印。
漕船傳來夜梟的啼叫,她將銅錢投入汴河,漣漪蕩碎了水中的月影。對岸糧行二樓,半扇雕窗輕輕合攏,蘇景明的黑犀皮手套在窗欞上留下道油漬,像極了毒蛇遊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