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晉江首發
不過次日, 孫協自首的事便傳遍朝野。
禦史臺有言官藉此上奏彈劾孫家,說了三兩句又拐彎抹角地把矛頭對準門閥,將首輔也牽扯出來。
言官憤慨激昂地分析其中利弊, 道孫協沒必要自首, 因為按本朝律法, 她這種情況,自首與否都是死罪。她將罪行大包大攬在自己身上,這番作為分明是舍卒保車,混淆視聽,以免大理寺繼續查下去,拔出蘿蔔帶出泥來。
“陛下,幕後亂黨不除, 寤寐牽於臣心。茲事體大, 事關國之安穩, 萬望陛下徹查到底。”
一個言官方說完, 另一個不怕死的接上, 曲膝跪下:“陛下,臣死罪,孫協雖只是孫家養女, 其貪墨不臣, 孫家亦是難脫其罪, 且三大家族同氣連理,理應一併治罪。”
朝臣聽罷個個屏氣凝神,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言官所奏,亦是滿朝文武的心聲, 但如今三大家族的勢力深入朝廷,深究下去,三省六部都要牽入其中。
治她們的罪,簡直痴人說夢。
朱承啟端坐上首,聽她們一個接一個慷慨陳詞,端得是無懼生死的誅心奏言。他對此不置可否,冷眼相看,散朝之後徑自離去。
皇帝回到書房,拿起幾案上的奏疏隨手翻了幾下,隨即沉沉放下,轉臉問一旁侍立著的陸公公:“陸直,你方才看見沒有?”
陸公公滿心疑惑:“小的愚昧,不知陛下所指.......”再看皇帝面無表情,抿唇肅顏,竟是一副鬱郁不得志的樣子。
陸直的目光慢慢下移,落在那胸前的日月山河圖上,他不明白,為人君者,為何會有如此神情。
皇帝也看了他一眼,忽也沉默起來,左手無意識地盤數著右手上的菩提手串,良久才道:“傳朕旨意,孫協一案交由大理寺勘辦,將楊侍郎移送刑部。”頓了頓,輕輕叩著案角道:“該定罪的定罪,就不必過來回話了。”
陸公公應是,猶豫了一下又覺納悶:誰不用回話,是自己還是刑部?心裡不明,卻也沒再問。
陸公公退下之後,朱承啟批了半晌奏摺,同樣的內容一次次出現在眼前,來來回回都是彈劾那幾個人。
他索性放下了筆,喚來內侍進來,一面往外走,一面說:“今日朕去帝君那裡看看,你去紫辰殿通報一聲。”
內侍應聲而去,伺候更衣的宮人隨之而來。朱承啟饒是帝王,自小便不喜教養翁翁之外的人替他更衣,他問:“怎麼是你們,羅翁呢?”
宮人託了漆盤,低眉回:“回陛下,太帝君將羅公公召走了。”
朱承啟抬起頭,久久望著屋外鐵青的天,片刻後背手跨出書房的門:“下去吧。”
內侍和宮人們一言不發地跟了上去,沒過多久就下起雨來。豆大的雨滴打在地上,撩起濃濃的水霧。
“陛下。”
朱承啟走在遊廊下,聽到身後有人喚,回過頭看,正是羅公公。
羅公公是小跑著跟上來的,他從太帝君處過來,聽下面人說陛下方才尋過他。
羅公公問小宦官:“陛下為的是什麼事?”
小宦官將當時的場景簡單描述了一下,複道:“沒什麼,公公不用介懷。”
原本打算去傳令的陸公公看天色不好,就折回來拿傘,恰好遇見小宦官在同羅公公講話。他上前道:“羅翁,請借一步說話。”
二人走了幾步,陸公公附耳低低地說:“今日早朝有四個言官彈劾聖上的外家,首輔作為國姑卻沒有分辯,朝堂上,三大家族的大臣都沒說話。一個個神態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