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一更】
棕黃的皮鞭被人隨意扔在地上, 看著它,楊思煥的心不由得緊了緊。她扶著牆,搖搖晃晃地站起來。
朱承啟坐到小木桌前, 示意她站過來, 然後取出一本薄冊, 修長的手搭在書邊,低眉信手翻看著。
刑房一片寂靜,唯有翻書的聲音,他半低著頭,長眉微蹙,昏暗的燭光映得那原本就明晰的唇線愈發優美,在這寂靜之中, 他掀動嘴唇低聲道:“不過在此之前, 朕倒想問問楊大人, 這賬薄是怎麼回事?”, 抬眼微微一掃楊思煥的臉:“你將祀司的賬簿原封原樣記了一份。你這樣做, 可是為了防朕?”
賬本每記一筆賬,都有明確的時間和事由,也有專人簽字, 很難偽造。楊思煥當初填賬用的伎倆是“將亂就亂”——既然不能用新賬替換, 那就將賬目中上級撥款中的“一千兩”改成“三千兩”, 又將支出項中的“一千五百兩”改成“五千五百兩”諸如此類的,將賬目改得面目全非,直接將原賬目搞廢。
當時大理寺派來的人是劉知庸,她是出了名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瞧出當中有問題。當下面人把算盤打得啪啪響,一門心思核賬時, 劉知庸只是一笑:“別算了,本官沒猜錯的話,這算出來不僅沒少錢,或許還會多出不少銀子。”
核算的人稍稍停頓,繼續算,與此同時劉知庸去翻了下面的分賬,分賬薄由不同人掌管,分類記賬,記得很細,楊思煥沒動。劉知庸就沒日沒夜地忙活,利用分賬本將總賬大致的情況還原出來。
最後粗略算出祀司支出與收入差額,得出庫裡該有的儲銀。
然而這都是白忙活,因為孫協早已透過楊思煥,把銀子還回庫裡了。
當然,劉知庸老謀深算,在查賬之前就派專人將禮部的各個倉庫把守好了,楊思煥也是廢了好大的功夫佈置了滑輪組將銀子“空運”過去的,現在想想還心有餘悸。
若不是想著自己背後是太女,打死楊思煥也不敢這麼做。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她就大著膽子做了。
朱承啟手裡拿著的賬薄,就是楊思煥在改原賬簿之前,謄抄下來的複本。
有了這個,即便將來東窗事發,她也可以將這本賬薄拿出來,供出自己是給孫協填賬的事。
畢竟她那時候是新到任,根本來不及貪墨,要填賬也肯定是給別人填的。所以這樣一來,只要留住原賬本,坦白事情的真相,大不了被降職左遷,倒不至於掉腦袋。
但這賬薄被楊思煥放在書房的暗格裡,居然會被朱承啟找出來,她一時無話。
狡兔三窟,朱承啟說得沒錯,她確實有想過防他。如果永宣帝在位時她被抓,她供不供朱承啟倒不一定,但為了自保,肯定要把孫協拉出來賣掉。
念及此,楊思煥單膝跪地,仍是低頭不語。她沒想到永宣帝駕崩得那樣突然,幾位藩王終究沒有翻出大浪。
朱承啟就這麼順風順水地繼了位,如此一來,填賬的事就算翻了篇。這賬本也就沒了價值,她便忘了這回事。卻沒想到,現在永宣帝不在了,朱承啟卻以此發難。
楊思煥明白,此刻她再狡辯也沒用,賬本落到朱承啟手裡,不過她總歸沒有出賣他。
她就這樣跪著,周遭靜得出奇,朱承啟剛把賬薄放下,又重新翻了起來,間或有窸窣的衣物滑過桌案的聲音。
事過境遷 現如今這事成了無關緊要的小事,但楊思煥穿著囚服,渾身是傷,而朱承啟遲遲不說話,她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她閉了閉眼睛,將頭壓得更低了些:“臣留複本只是想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保障,無他。”
朱承啟靜靜望著她,良久才道:“你設防也是情理之中,朕不怪你。”他看了一眼楊思煥被血水浸透的褲管,猶豫了一下,偏過頭去,聲音柔了幾分:“這是最後一次,以後......你便一心做朕的純臣。”
楊思煥是他親選新科貢士。後來重用三鼎甲:狀元張珏長於算計,少年老成,是難得的宦海奇才,有權臣之象;劉建圓滑世故,雖圓滑過了頭,卻不失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朝廷中正是有這些善鬥的人,朝代才會有發展。朱承啟深刻地認識這一點,於是他便在一開始就培植張珏與劉建。
至於楊思煥,朱承啟第一次見她,是在刑部大牢,她發著高燒,像受驚的兔子蜷在角落。
在後來的觀察中,朱承啟發覺楊思煥就是他心目中純臣的模樣。
純臣乃忠純務實之臣——叫她編書,她便一門心思撲在書上,實實在在,腳踏實地,這種人韜光養晦,不爭不搶。或許一輩子都在安靜地忙於手頭的事,旁若無人,而正是這樣的人,卻叫最是叫人安心。
朱承啟把賬薄擱到一旁,不再說賬的事。
“你起來,往後除了朕,誰也不能輕易讓你跪下,知道了嗎。”
楊思煥知道他話裡的意思,抓她進來的人是太帝君,施壓要處決她的是內閣。
朱承啟這是要跟他們鬥,楊思煥便顫巍巍地直起身子,幹裂的嘴唇微啟,緩聲謝了恩。
“孫協原不姓孫,她是孫家的養女。”朱承啟慢慢道,“關中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