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早上雨勢漸小,周圍霧氣彌漫,男人們上去重新看周圍情況,原來這裡只是……
早上雨勢漸小, 周圍霧氣彌漫,男人們上去重新看周圍情況,原來這裡只是一座不大的山丘,山丘連綿著山丘, 一眼望不到頭, 但山丘都不高, 上面樹木不少, 看不到人煙。
眾人決定先在這兒修整一下,等雨停了再決定。弄個臨時庇護所不難, 尤其周圍有樹木,他們還有木筏和油布。藉助木樁和他們的木料繩索,兩個庇護所很快搭建好,裡面燃燒起火堆,煮上開水, 吃點幹糧, 這些人終於感到活了過來。
只是雨不停,一直下了十幾天還在下,偶爾停了不久還是一場暴雨。天彷彿被捅破了一般, 幸好他們帶的吃食不少,沒為吃的發愁。可吃的再多總有吃完的時候,望著外面的雨只有祈禱趕緊停下。
樹林裡有蘑菇,有野菜, 還有鳥雀, 安大成可能年齡大了, 吃啥都吃不下。每天靠著安然給熬的粥度日。安然盡可能調養著他的身體, 讓他挨過了最艱難的時候。雨停了,去哪兒?安然不主張回去, 不說道外現在還是一片汪洋,即使水退了剩下的會是什麼?
眾人馬上理解了安然的顧慮,可一直在這兒肯定不行。安然提議先去大柳樹村民駐紮的山上。現在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想離開只能靠過往的船隻。雨停會有,卻不急於一時。
接下來每天男人們都去江邊檢視水位,女人們想辦法改善一下生活。不管是大山小山,東北的野味就是多,想喝雞湯每天都會有,加上菌菇味道真真不錯。
在山林裡生活了將近一個月,水位下去很多,天氣早晚很涼,安然知道這些人著急離開,就由著他們向路過的船隻求救。
坐上船的那刻又想著回去可能遇到的情景,路上一問才知道他們離開哈爾濱有三百多裡地。
回到哈爾濱他們發現走不了了,鬼子到處抓人去清理水災後的城市。
楊琳出示了鬼子以前給的特別通行證都不可以,你們只能留在哈爾濱,哪兒都不能去。
幾個人只好回來,魯味齋的房子院子還在,只是裡面的東西什麼都要不得了。三家的宅院剩下最下面的地基了,上面的磚石瓦塊木料全沒了,到處都是被人翻動過的痕跡,屋裡除了爛泥什麼都沒剩下,就是地窖也被人偷幹淨了。
魯味齋不知道為何沒人動?或許是那些日本牌子起了作用。
楊林讓徐家人先在魯味齋住下,起碼有遮風擋雨的屋子。
現在大街上僱人都沒的僱,全被抓去做了勞工去清理城市垃圾淤泥。魯味齋被命令趕緊清理,盡快開業。安大成狠狠啐了一口不得不跟著收拾。
桌椅板凳廚房用品全部泡了,連屋內牆皮都掉了,屋裡東西全部搬出來晾曬清洗,這事交給徐小滿媳婦和孩子們幹。地窖入口安然用水泥封上了,開啟後一看裡面除了潮濕外並無大礙。她下去先將收走的物品放回去,包括一些衣物被褥,這下生活算是沒問題了。
楊林找了負責這片的鬼子要泥瓦匠,得到的答案是自己解決,泥瓦匠他們都不夠,哪有人給他!幾個人只好自己弄,弄好後有人來檢查,檢查完還有人來噴消毒水。噴完消毒水在外面貼一張合格的字條,就催著你開業,沒東西自己去想辦法,但你必須開業。
外面的情形並不樂觀,腐爛的人和動物屍體已經引起來瘟疫,盡管每天有人在大街上噴灑消毒水,依舊有人高熱腹瀉,尤其道外這塊,別處早就幹了,道外街道還是泥濘,空氣裡都帶著腐臭。
街上行走的人突然就有倒下的,來魯味齋門口要飯的不計其數,但他們不敢靠近大門口,那裡掛著小鬼子的題字提名,進出吃飯的是鬼子兵,他們害怕因一口吃食而喪命。
安大成與楊林商議後想在門口施窩窩頭,每人一個。安然斷然否決,這種露富行為要不得,即使可憐他們也要換成其他辦法,就如半夜送出一些玉米麵高粱米。再說他們的存糧也是有限,存糧沒了怎麼辦?別說施捨,自己怕是都要挨餓了。你沒善良的資本就不要善良。
半夜安然還是悄悄出去往一些窩棚送了一些米糧,人多的地方多放,人少的地方少放。只限道外,她顧不過來那麼多人。
店要按規定開業,食材有限,第一天弄了幾個鐵鍋燉,菜式更是簡單,主食兩合面的饅頭。來吃的人不少,而且沒人嫌棄,畢竟材料有限。
魯味齋一開業,夜晚來魯味齋借糧或買糧的鄰居一個接著一個,你能開業就是有糧食,他們的糧食早就被水泡了,根本不能吃。
面對一個又一個熟悉的街坊鄰裡,安大成沒辦法拒絕,他讓楊林給每家十斤玉米麵,一斤幹菜,一塊凍魚,先想辦法度過難關。
魯味齋門口人越來越多,都是來乞討讓他們施捨的。
“安大掌櫃,咱們可都是闖關東過來的,你們可不能見死不救啊!”
“掌櫃的,發發善心,救救我們吧,哪怕給一口吃的也行,我們可都是中國人,你們不能見死不救啊!”
安大成眼裡都是不忍,口子卻不能開,安然讓他進屋去,不要聽。她往外送的糧食可不少,附近人家或多或少都有,這些人哪來的?她讓小狐貍去看看,是不是有人故意的。
魯味齋不管外面怎麼鬧,每天都固定往外賣食物,只是數額種類越來越少。大家也看出來了,魯味齋的存貨快賣完了。所以能來吃的趕緊來吃,能帶的趕緊帶。外面的糧食已經翻了一兩翻,魯味齋的東西雖然比以往貴,卻比市面上的便宜一些。
每天都有鬼子來檢查,偶爾還有來蹭吃的,楊林每每都訴苦家裡沒東西可賣了,鬼子不管那個,你必須每天開業,哪怕賣一鍋菜也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