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和她一樣,也是重生的?
可秦書衍就算重生,心愛的女人還是表妹,又怎麼會放棄表妹,而娶她?
趙韻婉確定自己想多了。
只可能是她重生改變了很多事情。
秦書衍都成族長了,自然要尊重禮法,修身養性,剋制己念,給族人做好表率。
就算心有所屬,也要努力做出一副心無雜唸的模樣。
畢竟,他們兩個人的婚事是縣主做主的。
他不喜歡,也得嚴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麼一想,他做族長還是一件大好事。
難怪,他會說秦家不許休妻,他也不會休妻,更不會納妾。
當然,他也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過個一年半載,她這肚子還沒有動靜,那時他就有藉口納妾或者休妻了?
永昌寺被圍剿,一隻蚊子都沒逃出去,且繳獲大量珠寶,粗略估算至少一百多萬兩白銀。
這麼大的事,不到一天,已經全城皆知。
劉昌明整整掙紮一整天,到底決定,將所有珠寶運進京城,交給朝廷。
他自己分文不取。
他沒有直接給皇上遞摺子的權利。
只能透過知府或者總督。
天大的功勞,被人一分,到他頭上也沒多少了。
而且,老方丈說什麼都不肯交代,分明在等機會。
萬一這些上司裡邊出現壞人,別說功勞,不給他打成賊匪就不錯了。
他輾轉思考,最終決定找縣主做主。
尤其看見其它和尚寫出的供狀,牽連京城好幾個王公大臣。
他有十顆腦袋都不夠砍的。
知府也不一定有這個膽量。
十五年知縣他是當夠了,此生在此一舉,飛黃騰達,還是罷官為民,必須拼上一把。
縣主是當今皇上的堂姐。
就算遠離朝廷,關鍵時刻還是能找出幾條能用的人脈。
否則當年順義侯參與謀反,也不會只判一個削爵罷官,連封地都沒收回去。
如果這個大功勞記在縣主頭上。
皇上一高興,重新啟用秦家,他這個知縣能不跟著發達?
就算出了事,前邊有縣主頂著,也能給他抵消一些攻擊。
劉昌明決定好,等他這邊審訊清楚,就去找縣主。
不過沒等他找到縣主,永昌寺的事情已經傳進了縣主府。
秦書衍嚴令去永昌寺的幾個人在府裡提及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