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特的後勤車內,坎特看著努力送水的陳策,他突然問道,“樂夫侖,車隊爬完這個坡後就是下坡和平路了吧。”
樂夫侖看了看地圖後說道,“是的,下坡6公里後,後面的路都是平路。”
“那行,讓陳策帶隊進攻一波。”坎特說道。
樂夫侖馬上想到了什麼,問道,“是不是想要看看陳策的團體配合。”
坎特點點頭,心想,最後的考察也該開始了。
陳策接到了樂夫侖的任務後,他心裡微微有點驚訝,比賽已經進行到了最後五十多公里了,現在才進攻,有機會追上兔子麼?
不過不管最後能不能追的上兔子,陳策都知道自己必須進攻了,教練的任務不容置疑。
所以陳策突圍了,他帶著車隊發起了一波下坡進攻。
下坡是最好的進攻時機,也是最差的進攻時機。
如果下坡進攻只有一人的話,那麼一切都好辦,一直加速放坡就行。
但如果是帶著車隊進攻的話,那麼就不好搞了。帶隊的人必須非常清楚後面的隊友速度,他必須學會預判,預判自己的速度隊友能不能跟上,如果跟不上就必須減速,如果跟的上就必須加速,所以下坡進攻的領頭人絕對需要非常瞭解隊友才行。
如果是原來的陳策,他估計不太可能和隊友配合的很好,但經過這幾天的苦力工作,他已經非常清楚所有隊友的特點和極限了。
均速六十五,不夠。
六十六,不夠。
六十七,不夠。
陳策看著碼錶上的速度,他知道這個速度隊友們完全能很好的跟在自己身後,所以他還可以繼續放坡。
六十九,七十。
陳策看著均速已經突破到七十了。
連續下了十五分鐘坡後,陳策的表現讓坎特非常滿意。陳策除了轉彎時候減速外,他的速度一直保持在七十左右,這把握力不錯。
坎特知道現在這個速度就是車隊的極限速度了,再快的話車隊將會分裂出來,現在看來陳策也知道了車隊極限速度了,這把握力真不是錯啊。
下完坡後就是直路了,直路倒是沒啥注意的,一直高速巡航就行。
很快,比賽就進入到了最後五公里了,一個賽段最精彩的時間也到了,這時候也是指揮出手佈置戰術的時候了。
皮特說道,“巴吉爾退到最後,陳策退下一位,阿扎爾頂到最前面去用盡你的體能去加速,一直加速到加速不了為止,然後退下來,跟著陳策頂上,也一樣一直加速到加速不了為止,之後後面的人重複就行。”
所有人都按照教練的話開始實施戰術了,一個又一個人被犧牲,他們不斷的消耗著自己的體能去幫助巴吉爾衝刺,最後,巴吉爾在群狼中順利的拿到了第一,而其餘人卻全部掉到了三十名開外。
看上去很殘酷,但對於陳策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了,他不是車隊衝刺手也不是主將,他幾乎不可能拿到第一的,所以現在巴吉爾拿到了第一,他也能分享到一定的好處,比如獎金翻倍。
不過除了這些外,什麼都沒有了。
第三賽段結束後,迎來的是第四賽段的比賽,第四賽段賽也是爬坡賽,他們需要一直翻過阿爾卑斯山山脈為止。
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穿過了大半個阿爾卑斯山山脈了,第四天的比賽的海拔將會降低到一千三左右,幾乎不太可能下雪了,所以陳策的工作將會輕鬆不少。
第四賽段也沒啥看頭的,高手一直在調整狀態和儲存體能,而剩下的只有一群新人不斷的爭奪著冠軍了。
這種比賽沒啥意思,就像看一場友誼賽那樣,主力不出力,替補再拼命也沒有啥看頭的。
所以陳策比賽時候都有點想要睡覺了,不過幸好一路風景不錯,還是能打發一下時間的。
最後,第四賽段冠軍被一個新人拿到了,第二名也是,第三名倒是被一個老人拿到了,不過那個老司機也有37歲了,估計他也是在快樂騎行吧。
第四賽段比賽完後,進入到了第五賽段,或許是前面的比賽划水嚴重吧,坎特在開會時候竟然要求車隊發力,他要求車隊必須奪得前三。
前三,陳策想了想前面幾天比賽狀況,他感覺不難啊,只要車隊稍微發力一下,估計也沒有人和我們搶冠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