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京
“哥哥,留步。”
清明剛過的日頭只管明亮,風還是有些涼。出了勤政殿門,姜合正往宮外走,後面便傳來一宣告亮地叫。
姜合身邊的小太監道:“是五殿下。”
姜合走到太陽不刺眼的陰涼處,駐足回頭。
“哥哥走得好快,我追了你好久。”五殿下姜離說道:“能見到哥哥一次好不容易。”
姜合點點頭道:“你說。”
姜離道:“無甚事,就是想見哥哥。哥哥出宮建府一年有餘,與我見面次數不過數十,哥哥在忙什麼?”
有風吹來,姜合攏了攏披風道:“無事可忙。”
姜離皺了皺眉,突然上前一步抓住了他的肩膀。
“哥哥可還是走不出來?母後已經走了兩年,你要繼續這樣到什麼時候!”他語氣有些激動,抓在姜合肩上的手出了青筋。
身旁的小太監嚇了一跳,忙道:“五殿下,殿下近日患了風寒,現下還沒好……”
姜離一聽立馬松開了手道:“怎麼患了風寒?可是下人照顧不周?哥哥……”
他有些愧疚,姜合撥了下他的手,攏好披風道:“好多了,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他說完便轉身走了,姜離看著他遠去單薄的背影,攥緊了拳頭。
姜離與他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太平皇後是他們的生母。崇明皇帝與皇後十分恩愛,姜合又是眾皇子中最出眾的,與其他朝代的後宮相比,他們三人更像是君臨天下的一家子。
太平皇後在的這些年,不論皇上迫於前朝壓力臨幸誰,回到太平皇後這裡,也永遠都事事以她為重,羨煞後宮一眾人等。
崇明皇帝未立太子,天下傳言皇上不知如何在太平皇後所出的二子中抉擇,一來一去,直到太平皇後離世,姜合出宮建府,姜離逐漸長大,太子之位也沒落在他二人頭上,而是落在了怡貴妃所生的四殿下頭上。
姜合自母後突然離世起,便懶得管朝中後宮的齟齬,一心只在宮外的太平莊子上,倒是姜離時時偷偷提起,心有憤憤。
“殿下可還要去城外?”小太監從小跟著他,準確地摸到他現下心情甚是不佳,猶豫地問道。
馬車就在前面,姜合搖搖頭道:“客衣,去前面司空府上。”
“是。”
太平皇後生前名為司空絮,是家中唯一的嫡女,司空家是大楚最大的皇親國戚,司空絮的哥哥弟弟皆有所成,司空盾作為國丈不理世事,只喂鳥打魚,好不自在。
府門前有人遠遠看見了他的車架,在門前候著了。
“三殿下,老爺與少爺在等您了。”小廝邊引路邊說。
姜合點點頭,遠遠看見司空盾站著朝他招手,姜合走上前去笑道:“外祖。”
“別笑啦,比哭還難看。來看看你外祖母舅母給你做的飯,合不合胃口。”司空盾拍了拍他的肩,帶他到了桌前。
司空家只有在軍中的二公子未娶親,大公子司空越確是與青梅竹馬的妻子早早成了婚,二人關系親密,一直也沒有納妾。
姜合跟他們打了招呼,坐在了司空越旁邊。
一頓飯吃完,姜合被請到正廳喝茶。
司空盾逗著桌上鳥籠裡的鳥,在姜合與司空越說話的空隙裡,不經意提了嘴:“允之要回來了。”
司空越回頭看他,司空盾道:“昨日陛下設宴,說邊北五十七部落只剩三十,現下他們也不敢再來犯。邊北的將士三年未歸家,趁著這次剿運邊北戰場所獲,準備將幾個大將與士兵留在京中呆些時日。”
畢竟是三年沒見,老夫人和幾人還是很開心的,姜合卻是轉著手中的茶,沒喝也沒放。
“懷珺,怎麼了?”司空盾問道。
懷珺是姜合幼時太平皇後給起的小名,長大了姜合便用它來做了字。
私下裡,司空家的人都這樣叫他。
猶豫片刻,姜合道:“今日父皇找我進宮,說要與我賜婚。”
皇後薨逝乃是國之大事,崇明皇帝竟這樣不放在心上。
司空盾嘆了口氣,罷,皇命不可違,他也想姜合早早成親,畢竟家中有個知冷知熱的人,他與夫人還能放心些這個外孫,便問道:“哦?是哪家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