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瀲此時在旁邊說了一句:“陛下,前段時間已調配各邊城的守軍隊伍,兩日內能趕過去的,約莫有四萬人左右。”
兵部尚書著急:“但燕國可是四十萬人吶!”
夏瀲蹙眉:“四十萬人太過誇張,你確定他們有這麼多兵力?”
兵部尚書說:“臣已經命了不少人前去刺探,那由燕國新帝率領的就有二十萬!還有更多沒帶來的呢!”
夏瀲轉頭看向寧詡:“陛下,這——”
寧詡搖了搖頭:“你們都搞錯重點了。”
眾臣疑惑不解。
寧詡扯了一張白紙,用毛筆蘸了墨,在上面畫了幾道線條,左邊是燕國,右邊是昭國。
“段晏有四萬人還是四十萬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帶兵等在城門外了。”
寧詡說:“人家都不遠千裡跑來咱屋門外敲門了,你們說他想做什麼?我們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放他進來,先和他聊聊天;要麼不放他進來,和他隔著屋門互扔磚頭,不管怎樣兩邊都會被砸到頭。”
夏瀲、兵部尚書和其他臣子:“…………”
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比喻。
寧詡繼續在紙上畫畫,一邊還道:“但是咱們屋子裡只有五千個人往外面扔磚頭,但段晏有四十萬……姑且當他是四十萬吧,出手砸我們的頭,目前來看顯然是我們更吃虧些。”
有臣子欲言又止,但寧詡眼尖地瞧見了,說:“你想講,我們也可以湊齊五六萬兵力,與他拼死抵抗對嗎?”
“臣是這樣想。”
“但你覺得燕國探子難道是吃素的嗎?”寧詡指了指禦書房角落的幾個木箱,忿忿道:“朕愛吃辣椒醬都被對面知道了,你大規模調配兵力,段晏就不會知曉?”
“若他們在我們集結完軍隊之前有所動作——”寧詡在紙上畫了個叉,嘆氣:“雁城必破,而這場仗一旦打起來,就不是誰能單方面結束的了。”
戰火蔓延後,率先苦的不是這皇宮中的哪一個人,而是邊境上千千萬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
曾經與燕國的那場戰爭剛剛結束了還沒有半年,又開始打,還讓不讓人活了?
“可是陛下,”又有臣子遲疑道:“您真要請那燕國新帝到宮中來‘聊聊天’?他要是對您——”
萬一燕國的人對陛下不利,侍衛攔不住怎麼辦?
這風險太大了!
寧詡沉吟半晌,出聲:“朕不會真的見他。”
“請他們來到我大昭國境內,不等於要請他們進入京城。”
“陛下的意思是……”
“朕允許燕國的少許兵力入境,等到他們放鬆警惕之時,再冒險行甕中捉鼈一舉。”寧詡袍袖下的手微微攥緊,緩緩道:“成敗就在此一役。”
這樣的辦法,是對百姓影響最小,而對寧詡自己風險最大的做法。
萬一成功了,他便挾持段晏,兩國再簽和平協議,並命燕國退兵。
萬一失敗……段晏輕而易舉地就能領軍入京城,奪得昭國皇位。
——那個時候,段晏會對他做什麼?
等其他人都離開禦書房後,寧詡揉了揉太陽xue,問:“小青,朕是不是很懦弱?”
夏瀲一雙溫柔的眼眸看著他,輕聲說:“陛下,事關天下,沒有懦弱與不懦弱,只有後世史書評判的對或者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