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每一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應該準確的說,每一個香火鼎盛供奉的廟宇所舉辦的廟會也各有不同。廟最初就是指供奉神靈尤其是祖先神靈的建築。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集市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娛神與自娛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
而錦蓉城的廟會,也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但生活鼎盛,受不少人供奉的,卻是花神廟。
……
早早的,少奶奶就被自家的嬤嬤,帶著自己的女兒從家裡“攆了”出來,此刻的少奶奶神色有些恍惚,看著旁邊的轎簾,想掀開又不敢掀開。都還在想著她當時怎麼上的轎?
董老爺家一共有兩種轎子,一種是人力抬的轎子。這種人力抬的轎子只是兩人抬一轎。畢竟作為地主,也只能使用這種轎子。像那種四人抬,八人抬,16人抬……按照當時的階級,董老爺想用也用不上。再一次說明一點,當時的社會階級劃分還是挺嚴苛的,若董老爺真用了這種轎子的話,那麼等待懂老爺的,便是僭越大罪。全家老少爺們一起上黃泉……
而另一種轎子,兩頭騾子駕馱的一種轎子。在轎子的的前後各有一頭騾子馱著轎杆,轎杆固定在騾背鞍子上。轎伕則跟著轎子邊走邊趕著騾子。騾轎比一般的人抬轎子在空間上要大點,裡面可以坐兩到三個人,坐在轎子裡面可隨意躺臥,適合長途旅行。
董老爺這次給少奶奶他們選擇的就是騾轎,畢竟人力抬的轎子,只適合短途來往,而且腳力有限。而且長時間坐轎子的人也不舒服。對於董老爺對新出生的孫女兒喜愛,從這裡少奶奶就可以管中窺豹……
“少奶奶,您放心,再過些時辰就可以到花神廟了!我老楊做這已經30多年了!絕對讓少奶奶您們舒舒服服的到花神廟!”
外面趕車的轎伕拍著胸脯如是說……
少奶奶沒注意聽轎伕說些什麼?一直不知道在腦子裡在想些什麼,少奶奶懷裡的小小姐伊伊呀呀的,手舞足蹈的想引起少奶奶的注意。少奶奶好半響,才注意到自己懷裡的親生女兒。
“怎麼了?”
看到自己的母親終於搭理自己了,小小姐咧嘴笑開了花,大概小小姐現在年紀還小,這小嘴裡一顆牙齒都沒有。真真算得上是一個“無齒之輩”……少奶奶想到這裡,噗嗤一下,笑了起來……
“算了,好歹還有你這個“無齒之輩”陪我一起走一遭。也算不得上……”
後面的話語少奶奶的音色漸小,幾乎聽不清楚了……
喜歡梨勿歸請大家收藏:()梨勿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