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時衿回複她。
綜藝正好更新到第二期特別篇,時衿吹幹頭發鬆鬆垮垮躺在床上。電視沒有聯網,她只能抱著平板看。
特別篇就是正片的幕後花絮,時衿為此還特意充了vip,能看到正片裡看不到的顧箏弦。
特別篇的結尾一般會放下一期的先導片,時衿多看一秒,臉救煞白一寸,指節捏的嘎吱作響。
她顫抖著手,又去聯絡了總策劃:“不是說把那段剪掉嗎?為什麼沒剪?”
顧箏弦的窘迫和尷尬被毫無保留地放進第二期特別篇,彈幕都在罵她:“沒實力還立什麼人設?”
“之前彈鋼琴的影片都是假的吧?ai換臉?”
“還梅洛恩先生的曾孫女呢?假的吧?”
後期組很聰明,只將夏然替她罵導演那一段掐掉了,所以節目裡的這一段,總結起來就是:導演想要請音樂世家出身的顧箏弦彈一段鋼琴,被她拒絕了。
果然,這件事又上了熱搜,連帶著上次在德國,r≈c派來的小助理跪在地上給她喂水喝的照片,也被重新翻出來討伐。
網友又說她立人設,又說她耍大牌,罵得很髒……
策劃那邊的回複模稜兩可,聽得時衿很窩火:“後期組裡來了好多新人,不懂事,可能不小心剪進去了。抱歉啊。”
從容圓滑地應付,事不關己的態度,時衿明白,這種事跟他們說不清的。只要能給節目帶來流量,利用了就利用了。
她以她最赤誠的情懷面對這份工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被尊重喝被保護。
時衿關掉平板,給顧箏弦發了條微信:“在幹嘛?”
“在收拾行李。”
很平淡的一句話,字裡行間卻悄悄藏著雀躍,代表她們就要見面了。
剪輯的事情被顧箏弦知道,是在第二天下午七點鐘,她們回出租屋吃飯的時候。顧箏弦意猶未盡地咂咂嘴巴,時衿把微博開啟遞給她:“看這個。”
“那天讓他剪的,他沒剪。”
現在這種情況,撤掉影片或者重新剪輯,都會被定性為心虛的表現。她們只能安安靜靜看著輿論越鬧越大,最後波及到她們新成立的工作室。“故時”,成了時尚屆一個笑話。
手足無措地過了個春節,期間外婆帶著姨姥姥去華璟書院看她們,時衿騙他說工作室要出差,打發老人家回去了。
顧箏弦的身世受到質疑,嘲諷和落井下石的人從微博排到抖音,她一夜之間漲粉一百萬人,不過都是過來罵她的。
因為非關注發不了評論。
顧箏弦眼看著,和故時簽約的最後一個品牌跑路,她們的工作室,徹底垮了。
同時,超話裡一張照片徹底將水攪混。畫面的背景是地鐵站,顧箏弦帶著帽子口罩,彎腰抱住一個捲毛老太太,時衿就站在旁邊。畫質很糊,像兒童電話手錶拍的。
時衿點進去主頁,裡面還有另一張照片:一個小男孩舉著簽了名的書包笑的燦爛,顧箏弦站在左側攬住小男孩的肩膀,時衿站在右側怯生生比了個耶。
“這老太太才是她媽吧?裝什麼名門貴女……”評論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