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的過程確實不復雜,全劇一共只有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在“幹豇豆”的家——一家農家樂裡,第二個場景是在籃球場上。
每段故事也只拍了兩遍就齊活。
只有在籃球場上時,見廖凱打得太溫柔,導演喊了一個“咔”,笑眯眯地走過來說,希望廖凱打得再有激情一點。
對著劇組找過來的這些臨時演員充當的球員,廖凱能打出激情來才怪!
欺凌弱小,從來就不是他能幹出來的事。
但一個劇組中,導演最大,就跟球隊裡的教練一樣,這個道理廖凱還是懂的。
所以既然導演要求了,他便照著去做。
沒有激情,他只好自己給自己製造難度和激情,來了一記胯下換手後的暴扣。
“好!好!”拍攝下這個鏡頭後,導演激動地大叫起來。
他以前也拍攝過類似的鏡頭。
這種鏡頭,最難的就是去記錄和捕捉其他演員臉上的表情。
因為演員們在拍攝中所看見的打球、或跆拳道、或劍術等都是特技拼裝而成,這時候要讓他們做出各種震驚或狂喜的表情,要麼太浮誇,要麼就太生硬,這都不是靠演技就能彌補回來的。
人們常說的演技,自然流露出各種表情,其實這其中也是有區別的。
比如那些情深或悲傷流淚的鏡頭,演技純熟的演員能夠瞬間完成;但那些激情高吼的鏡頭,還真不是演技好不好的事,沒有那種環境和畫面來刺激人的情緒,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剛才親眼見證廖凱就在他們身邊像飛一般的完成了剛猛扣籃,所有演員瞬間感受到的震驚,全部都真實地記錄在他們的臉上,導演也當然得大聲叫好了。
但對於廖凱來說,這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或者按編劇的說法,他就是在本色表演,打打球,說說話,不想說話的時候就安靜地待著,一集電視就拍完了。
“原來拍戲這麼簡單啊!”甚至他都感到詫異。
只是有一點不簡單,就是劇組給他配的“女朋友”,——“幹豇豆”的“女兒”,據說也是錦都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女明星,但廖凱極度懷疑她是帶資入組的。
他本來還對女明星抱有幻想的……
其實遠看也還好,雖然矮了點,但身材看起來還不錯,但等他走近一看,整個一張再明顯不過的整容臉,下巴尖得可以當開瓶器了……
然後,這個女明星還挺熱情、敬業,既然她扮演的是廖凱的女朋友,自從拍攝開始,他就鑽在廖凱的懷裡沒有出來過,可把廖凱給彆扭壞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廖凱會覺得當演員也挺不容易的。
值得慶幸的是,考慮到廖凱雖然演的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但實際上還是未成年,導演並沒有給兩個人安排太親密的動作,僅僅是牽手而已。
哪怕就只是牽個手,廖凱能明顯感受到那女明星在悄悄用手指輕摳自己的手掌心……
開始他還以為只是個誤會,但接著下一次摳動又來了,他才確信。
他的回應也很直接,就是把手上的勁稍稍加大了一些……
“哎唷!——”
聽著身旁女明星的尖聲怪叫聲,廖凱心裡有一種為民除害的自豪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