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廖凱人生中難得有了主動提問:“他們為什麼叫你‘球場渣男’?”
“哎!”董康朝又是一聲嘆氣,並不回答。
一雙小眼睛卻偷偷地瞟向廖凱……
廖凱忍住想要發笑的衝動:他這位室友年齡比他大那麼多,說話、做事卻像個小孩子一樣。
廖凱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拿出手機搜尋出董康朝的個人資訊,並且大聲地念出來:董康朝,因為喜歡在籃球場上欺負女生而知名,被廣大網友稱為“球場渣男”……
隨帶,廖凱還觀看了幾個他“欺負”女生的影片……
在球場上和女生同臺競技,廖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也並不認為遇見女生就一定要“謙讓”,因為這既不符合競技體育的本質,也不一定就是在表達對女生的尊重。
他的關注點始終在球技上面。
透過這兩個影片,他能夠判斷出,董康朝的球技還是不錯的:嫻熟的控球能夠看出球性不錯,對球路的判斷很準說明意識上佳,一些滯空上籃能夠看出腰腹力量很強、必定是經常鍛鍊的……
最致命的弱點,就在於身高嚴重不足。
當然這些判斷只是基於這幾段單挑影片,並不能全面體現出一名球員的競技水平。
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董康朝開始講述他成為球場渣男的歷程:他本身在粵東野球場一帶小有名氣,經常會去一些大學裡打球,無意中和一個女生打了幾顆球,然後就被人拍下來傳到網上,然後他就出名了……
一開始他心裡也挺憋屈的,因為打球就是打球,他只是在做球場上應該做的事,為什麼就會收到這麼多指責。
但後來他也想通了,而且因為這件事他反而出名了。既能繼續保持自己的觀念保住自己的標籤),又能享受出名帶來的紅利,何樂而不為呢!
再往後,他和球友們舉辦一些校園行活動,經常會有一些女生主動來挑戰他,他也就慨然應戰。於是,關於他在球場上“欺負”女生的影片也就越來越多,他“球場渣男”的名號也就越叫越響,而且大家現在這樣稱呼他,指責的意味已經很淡了,更多的變成了一種調侃。
“所以,這就是我因禍得福的成名經歷。”董康朝總結了他的經歷。
廖凱因為自己在錦都的遭遇,所以對這些“大眾的聲音”深有感觸,感慨了一句:“上場就是打球,沒必要把一些道德方面的東西綁架在上面。”
“小兄弟,你這句話說得太對了!真是說出了我的心聲。”董康朝開心地吼起來,像遇見了一位知音。
隨後,他有些詫異地盯著廖凱:“我看見你的資訊卡上的年齡是16歲,你真的只有16歲嗎?16歲就能長得這麼高、這麼壯?而且我看小兄弟你說話、做事都特別沉穩,怎麼感覺你比我還大似的。”
廖凱聽出來了,董康朝這是誇他成熟。
但他向來不太習慣別人的誇獎,所以只是笑了一下,作為回應。
“就是不知道,小兄弟你的球打得怎麼樣?”
大家畢竟都是球員,其他的話說得再多,最關心的始終是對方的球技問題。
“找個球場打一打不就知道咯。”廖凱略帶挑釁地回。
可能是在他這位室友開朗性格的影響下,他也就不表示謙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