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精通防守,所以當他自己開始持球進攻的時候,他從一開始就對那些頻繁的抖肩動作和頻繁的胯下運球不感興趣,因為這些動作只能騙騙新手,對那些防守功底好的人來說,都是無用功。
就像他自己,他從來都是盯著進攻球員的軀幹部位、尤其是核心部位看,根本不會受那些肩部和腿部動作的影響。
進攻和防守,說到底,就是一場關於身體重心的較量。
只有那些能調動對方身體重心的動作,才是有效的動作。
比如說,他如果有三分遠投能力,就剛才張迅的防守站位,他根本不用去持球突破,直接原地跳投就行了;而如果對方貼得近,一步加速就甩脫了。
可他也在想,如果遇見鄧家佳那樣的防守球員呢?
事實上,他以後肯定還會遇見鄧家佳這一類、甚至比鄧家佳實力更強勁的對手。……他們既能干擾到他的投籃,又能同時防止他的突破。
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持球的功底了。
要透過運球來調動對方的重心,給自己創造出投籃或突破的空間。
接下來的時間,廖凱繼續拿張迅練手,他也儘量迴避去依仗自己的身體優勢,儘量用運、投技術去解決戰鬥。
可結果證明,他還是得靠自己的身體天賦,無論是背打靠力量頂開張迅,還是正面生突靠爆發力的優勢以突然起速取勝,……要真憑技術來晃開張迅,他還得多加練習。
而且他還發現了自己進攻中的兩個短板:一是運投結合太生澀,有時候他已經搶佔了先機,可等他拿起皮球來投籃時,感覺半個世紀的時間都過去了,張迅也早搶到他身邊來了。也就是說,他現在原地跳投沒問題,突破上籃也沒問題,可要運球中途急停跳投,這就是個大問題了;二是他走左路突破時,直接用左手上籃終結的命中率感人,效率還不及他右手終結的一半。這也是張迅敢放他左路突破的原因所在,因為廖凱的左路突破,很多時候都是用右手來完成終結,這顯然不是合理的打球方式。
這兩點,都是他日後要重點加強的。
他們一共打了七局,打得十分盡興,直到晚上九點才罷手。
不但廖凱,老二、張迅和伏大雷也都是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的主,課沒上就沒上吧,他們的老師也都習慣了,基本不會前來干涉。
這也是大傢伙敬重劉棟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劉棟可是考了30班的第一名。這傢伙,除了必要的耽擱時間外,從來不缺課。
回去的路上,老二再次向廖凱發出邀請:“市業餘賽你還來打不打啊?海哥都問我幾遍了,我可是都跟他們一起打了兩場比賽了。”
廖凱在健身房碰見過雞眼,也在問他這個問題。他心想,現在傷也好了,每天都在單人訓練,去打打比賽找找感覺也好,便爽快回道:“打啊,什麼時候有比賽?”
“這週六下午,就在燈光球場。”
“好的。”
……
……
喜歡籃球場上一少年請大家收藏:()籃球場上一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