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緊貼著麥良的右手站位。
而麥良也很快明白了對手的意圖,但他並不擔心:大不了我用左手運球就是了。
事實也是,他的左手控球技術絲毫不比右手差。
廖凱也沒幻想能完全限制住麥良的運球,他聽從老二的建議貼著麥良的右手防,為的只是最後出手那一下。對,麥良能左手控球,但他還能做到左手投籃嗎?
麥良左手控球,感受了一下廖凱的防守意圖後,直接走左路突進……但他很快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因為廖凱就像能瞬間換位一樣,無能他突到哪裡,始終都能黏住自己。
而一旦突進內線,自己的操作空間反而更狹窄……
想明白這一點後,麥良立即退回三分線外。
廖凱也在心裡歎服,對方的球商真高,根本不上當,而且控球之嫻熟,人想去哪裡,皮球就像粘在手裡一樣跟到哪裡。
而麥良心裡的驚懼更甚,他是一個極度自信的球員,而廖凱的防守讓他第一次有了疑惑:難道真的有人能夠單防住我?
心裡的疑惑一閃而過,麥良很快恢復了自信,和冷靜。
對方不是要貼我的右手嘛,好,那我就順勢而為。他左手一個背運,將球從身後運至右側,同時右肩隱蔽發力,將身邊的廖凱撞開……
但他這一撞,並未能完全撞出投籃空間。
而他也並不慌亂,因為他向右的背運本身就是一個幌子,能撞開廖凱,就直接幹拔三分,撞不開,也無所謂。
他還有後招……只見他右手在背後輕輕一撥,將皮球再撥回左側,直接來了一個背後變向。然後左手帶著皮球,雙腳大幅度向左右方跳步後撤,右手順勢搭上皮球,張手就投。
他這一系列流暢、優美的動作,引起了大片驚呼……
“天啦!這是什麼籃球?不,這不是籃球,這是藝術。不,這就是籃球,是球場藝術大師的籃球……”現場解說被征服了,正在激情吼叫……
然而他的吼叫聲只發出來一半,就生生地給咽回去了。
現場觀眾的陣陣叫好聲也只吐露出來前半部分,就無疾而終了。
還有的觀眾已經揚起了三根手指,這時又只有尷尬地收回去……
因為球場上,在麥良出手的上空,多出來了一隻罪惡之手,廖凱的右手,在麥良出手之前,將他手裡的皮球撈了過來。
廖凱既不可能被撞開,也不可能被晃開,麥良連撤兩步,他一步就追了回來,然後趕在麥良出手之前,直接完成了空中攔截。
廖凱封蓋之後,場館內出現了短暫的寧靜。
時間也彷彿霎那靜止,讓這個畫面暫時定格。
大概是所有人都需要這一點時間,來回味、來消化他們此時的震驚……
震驚過後,他們的情感面臨一個選擇:是該為麥良而惋惜,還是為廖凱而喝彩?……絕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於是,一片嘆息聲中,噓聲四起。
廖凱得球之後,聽到的便是這滿場噓聲,他知道,這是觀眾們在向他投訴:他破壞了他們欣賞麥良的進球盛宴,他攪亂了他們歡慶的晚宴。
站在噓聲的中心,廖凱心中竟湧現出快感,變得更加興奮,更加有表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