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牟相信邢寶華的眼光,他覺得鑫豐投資不穩妥,那就有問題,再說還想遠期坑他一把,這口氣能咽得下?
不管鑫豐老總怎麼說,老牟就是不給開這個口子了。
無條件都白搭,國內投資公司雖說少,但又不是沒有。
於是老牟再次回到首都,重新篩選投資,這次魯中也帶出風聲來,邢寶華說了,帶國外資本的,最好別來。
不久後,滬市一家老牌資本來了,從二三十年代就有這麼一家公司,改革開放後,又重新做起這一行的業務。
滬市新銳,是滬市大恆通商的子公司,這家子公司建立起來就一個任務,看準即將起步的公司就投資,拿股權。
鑫豐投資在邢寶華這邊吃了癟,訊息也在圈內傳出來,其中很多訊息是老牟說出去的。
新銳風投來到老牟的公司,沒多少要求,按照鑫豐的估值來。二十億分三批給,唯一的要求,上市操作交給他們來辦。
也就說,如果老牟的手機廠要上市,新銳來分配承接商。
這裡面隱藏的利潤就大了。
現在老牟哪兒懂這些啊!加上對方沒啥要求,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還不簡單。
先拿到二十億再說。
在他眼裡,錢到賬才讓他安心。有錢就能幹一番事業,沒錢只能空口說廢話。
簽完合同,老牟還給邢寶華打個電話彙報一聲。雖說不是邢寶華接的,但他的秘書會通知他的。
老牟在簽完協議,拿到第一批投資後,就前往大滿洲了。
這裡才是他發展所在地,畢竟和當地有協議,要開發這裡,帶動大滿洲的經濟效益。
只是滿腔的激情,會被現實打了一下臉。
邢寶華敢把大米放在魯中建廠,是魯中有各種基礎工廠,能滿足大米的需求。
可大滿洲呢?
除了草原,黃沙,牛羊遍地,啥都沒有。
怎麼支援,只能從內地往那邊搬,老牟最開始的時候,是想把這裡當做外貿集散地或者倉儲啥的。
可邢寶華忽悠他做手機,他就想到他在這邊有遼闊的土地。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利用起來,一個是能節省,二一個能解決很多問題。
老牟來到大滿洲,先跟當地接觸,說自己要在這裡建立亞洲除大米之外的第二大手機廠。
不光國內銷售,還要走外貿。
這種好事兒,在當地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雙手錶示支援,要啥給啥。
15平方公里的地段搞建設,老牟不用擔心建設問題,他會按照大米的圖紙,把大米工廠的模式一比一的複製過來。
請設計師費那個錢幹嘛。人家大米有圖紙,搬過來建就行。
和當地政府簽訂了不少協議,什麼三通一平,廠區規劃,工人宿舍規劃等等,還有基礎建設的建築公司,都要籤合同。
飯沒少吃,酒也沒少喝。
事兒呢?進展度還沒開始,話吹得各種響亮。
當地主事兒的人很犯愁,沒敢說,地方小,人不足。如果按照大米那樣的建廠,上哪兒找那麼多工人去。
把放羊的趕到工廠擰螺絲,這是人乾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