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邢寶華就說他第二手準備,種植雜交稻,花錢讓農科院牽頭,那邊的牧民由於沒了草原,可以種植嗎?
買地不需要花錢嗎?
大面積種植,可以學習北大荒,全部都是機械化農業,省事兒省人還省心。
前期的投入雖說巨大,但後面的收益,那真是你想不到的財富,這事兒不光能賺錢,還能利在千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光一個青史留名,就不得了。
邢寶華說10個億太少,最少得1000個。
為啥?
你都魚米之鄉了,產出來的東西,你得供應周邊省市,那邊的道路有多不好走,繞多少遠路?誰去誰知道。
就目前國家修的那條路,也就能供給的,到時候一旦出產,路要是不擴寬,能行?海鮮可不等你堵車堵個好幾天?
所以,最好還要修一條鐵路。
這1000億未必能夠。
邢寶華說的,老牟兩人都不知道說啥了。
他們也就能忽悠個十億,怎麼到邢寶華這裡1000億還打不住來?
不愧是做大生意的。說得他們都信了。
但問題是邢總能投多少?哪怕你投一百億,剩下的九百億,他們就有把握能拉來。
看大米的老總都看好這專案,親自投了100億。你們要不跟風,可連湯都喝不喝!
是啊,邢寶華說了,給他們補充,就不談投資的事兒,怪讓人著急的。
最後憋不住的豫中老表問道:“邢總,這專案這麼好,您能投資多少?”
“投?”
隨著邢寶華的疑問,見老牟和豫中老表同時點頭,又很期盼的希望邢寶華這廝能多投點。
誰知,邢寶華竟然搖頭,說了句:“我不投。剛才不是說了嗎?對不懂行的,我不碰。”
“您都分析的那麼透徹了,還說不懂行,我們都不知道買地做養殖和種水稻,我們初步打算做旅遊開發。哪像您都想到養海鮮了。”
邢寶華繼續搖手,說道:“這是你們的專案,再說我確實不懂,我最近都投資在蓋摩天大樓了,建築我倒是懂,我計劃下一步,給長城貼瓷磚,這筆錢也是長期有收益。”
“給長城貼瓷磚?”
這話直接把兩位超級大忽悠給弄懵了。就算腦子再靈,轉悠再快,都有點燒。
實在想不出怎麼能保持個長期收益?
於是就虛心請教。
魯中最出名的是瓷,不光茶壺茶碗,碟碗盆,還有瓷磚。我打算建一座最大的瓷磚廠,專供城牆瓷。
長城歷史文化悠久,現在的技術根本無法保護,下去個幾百年,就成遺址了。所以得跟國家說,從現在開始得給長城保護,利用科技手段來保護文物價值。
大米別的沒有,科技水平還是有的,知道奈米技術嗎?
知道我們大米科技首席李教授弄的石墨烯嗎?李教授都是諾貝爾提名的教授。
目前就在我們廠搞研發。
我們利用奈米分子技術整合到瓷磚裡,讓瓷磚千年不壞,而且千年保持持久新度,哪怕是風吹日曬髒了,用抹布一擦,依舊明亮。
萬里長城那麼長,我們一年幹個幾公里就行,你說說得賺多少錢啊!
“國家哪有那麼多錢投入啊!”豫中老闆疑問道。
“又不是一次性投入,每年就幾公里,而且我們不要現金,我們要國債。所以說,前期都是我們在投資,換回來國債,等到期後,我們收益就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