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都是在私下見面,這是魏萊鬆動用了他家裡的關係,無非一點,就是尋找政策上的出路,給魯中大米,弄一個俱樂部的身份。
邢寶華的理由,就是學習人家豪門的先進經驗,引進球員,帶動競技水平。
自己人關起門來比賽,這屬於閉門造車。很多東西看是看不出來的。
就和進口發動機一樣,你買來,拆開研究了,還是弄不出來一個道理。
反正,一切都是為了提升足球的競技水平。企業出錢,全面帶動職業競技水平,同樣,各支球隊也會引進外援,在訓練時,也就能激發本土球員水平。
私下見面的體總局也當了顧問,哪些能行,哪些不行,為此魏萊松還寫了八十多頁的計劃書。
至於問,要請哪些球員來參加,這個一時還不好回答,還在篩選中,人家願不願意來還是一回事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再一個,就算和他們接觸了,人家願意過來,咱們這邊因不能請外援給卡在環節上那也尷尬。
這年代還有個詞用得比較多的,就是改制。
很多已經資不抵債的鐵飯碗,逼著在改,在尋求出路,不然手下的工人沒得飯吃。
體育最花錢的地方,就是團體專案支出最大。砍又不能砍,發工資的時候都犯難。恰好,邢寶華和魏萊松提出的民營性質俱樂部,讓他們看到一點曙光。
改制嗎?先從一個試點開始,用試點來試驗,就算錯誤了,也能及時改正,如果改制成功,也是大功一件,能提供良好的改制方案,為推廣鋪墊道路。
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
再說大米是國際大型企業,人家要成立一傢俱樂部,那是企業行為,人家有錢,有那個能力去交學費,學習國外豪門的經驗。
他們有了經驗,那麼各省的球隊是不是也要向大米球隊學習啊!那麼這個學費就省下來了。
不斷的開會,不斷的研究,甚至都上報道更上一層。
魏萊松這段時間上躥下跳,各種討論會都參與,甚至今天都參與了最後一個論證會。
當問到俱樂部註冊資金時,趙善海都不知道怎麼說。
他只能對委員會的成員說稍等,他打個電話問問大米董事長,邢寶華先生,畢竟是他出資。
邢寶華接起電話,很平淡的說道:“一個億美刀。”
當魏萊松說出一個億美刀的時候,他們委員們小聲討論好長時間,最後全票透過,同意魯中大米組建國內第一家足球俱樂部。
前期本來就想吃個螃蟹做個實驗,誰知,大米竟然出資一個億來註冊俱樂部,還是美刀。
好傢伙,平時都是體育方面都大把的花外匯,現在,能創匯了?
必須把這一個億掛自己頭上。在體育局的支援下,民間第一家足球俱樂部誕生,註冊資金一個億美刀。
明天就上體育報報道。誰也搶不走體育局創匯的成績。
批文下來了,拿著批文,可以回魯中註冊。
好在魏萊松在位的時候,把體育場給重新修建擴容一下。
但現在還是感覺小,這才幾年啊,也不能拆了重建。
先這麼應付著,等衝上甲 a,在甲 a拿了成績,看看球迷的人數,再決定建個更大的。
魏萊松屁顛顛的跑回魯中,去找小波妹,註冊資金在她手中。這位不光是跟邢寶華起家的元老之一,還有另一層身份。
魏萊松回到魯中,先辦兩件事兒,第一個就是工商局註冊,這裡也有個驗資環節,小波妹臨時充當俱樂部的財務,所以她拿來了銀行資金證明。
這次局長親自出面,原來這座城市的一把手,加上這座城市的財神爺都到位了,就為了一家一個億的俱樂部?
至於嗎?隨便找個人來跑跑腿就行。
別看魏萊鬆下來了,但原先的威嚴還在,必看僧面看佛面,他家裡又沒倒。這也就魏萊松不想幹了,要是還想幹,還是能起來的。
註冊完俱樂部,就剩下和市體育局分家的手續。
趙善海接到邢寶華說他已經在國內註冊完俱樂部的訊息,就開始行動,之前都已經把人找好了。
現在就可以談,僅用兩天的時間,敲定三大外援加入到魯中大米足球俱樂部,有人三年合同,有人兩年合同。
能如此快速答應,除了薪金好,再一個就是友好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