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悅的模式隨著大幅度的推廣和使用也逐漸完善一些制度。
首先改善的就是支付貨幣系統,簡稱為花幣。和美刀直接對接,而且還不是實時的波動匯率,是那種幾個月改動一次的匯率,如果美刀兌日元的波動很大,也會隨時調整一下。
這裡面的玩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客戶把日元兌換成系統裡的所謂美刀。
你去銀行換真正的美刀還不行,需要把日元轉到指定的賬戶充值,才能拿到所謂的花幣。
花幣和美刀也是 1: 1
所以,商品的價格也就按照花幣來計算,比如一套房子, 10萬美刀,也就十萬花幣。
要是腦子不好使的,基本還有點迷糊。
但返現也是用花幣來結算,需要申請提現,提供賬戶,差不多三四天就能到賬,這也是前期的速度,後期會慢下來。理由是提現的人太多,稍微等待。
也不能讓人等得時間太長,半個月差不多就行。
只要前幾十批的客戶,在規定的孵化期後拿到錢,後續的人也會加大宣傳,甚至能幫著花之悅介紹客戶,畢竟他們都是實質性見到回頭錢的客戶。
推廣多少人還能減少週期等好處,所以拉人頭就成了推廣的重頭戲。
商品也不能單一,還需更多的商家來操作,於是π支付裡的那些商家資料就成了花之悅地推團隊首要目標。
還不能找大型企業,就那種小小的,中不溜的商家。
大型商家都有法務部門的,人家在研究你資料和合同時候,或許會發現一些問題。
沒必要招惹這些大型和超大型企業。所以,小商店和中不溜的店成為主攻物件。打著民生的幌子,讓他們加入進來。
商家賣貨的制度也是返現,就是先扣留你 30的利潤,只給 70現金提現,這個 70的現金流是讓商家維持本金週轉的,要是商家提現緩慢,估計沒人會參加。
至於發現,也是利潤返現,把抵押的 30分週期返還,這裡不是年,而是周每週都能見到錢的那種。
發現 30其實就一個雙倍, 60的利潤壓在裡面。 20周後取第一週的利潤返現,之後就每週領取。
或許第一次領取的返現少點,這不是剛開始嘛,隨著商店的交易量大了,每週領取的額數也就越多。
有些商店不願意加入,光那個 30的利潤就又是個坎,很多商家都達不到 30的利潤,只要壓住,就要自己掏錢往裡壓,看似翻倍返還,但返還的週期太長了。
於是地推人員就讓商家把價格提高,只要使用花之悅支付的客戶,就可以虛高,現實中用現金購買的就正常價格。
就這樣一頓忽悠,把利潤提高起來,所押的利潤也就是 20周而已。
70貨款還是三天內到賬。
隨著商家們的加入,花之悅的使用也頻繁起來,從幾百人到幾千人,到目前的幾萬人。
就是購買生活物品和去飯店吃飯時,發現比平時消費高個 20左右,聽商家解釋,不是他們不想便宜,實在是 30的利潤抵押他們受不了,只能提高價格,保持不虧。
客戶理解,反正這錢簡直和白撿的一樣,貴點就貴點。時間一到,早晚要返還回來。
有些大聰明甚至還算一筆賬,感覺幾年後,自己從第一筆返還到結束期,他都能免費吃,免費購物啥,甚至還能有些小賺,突然就感覺 r府的福利政策不香了。
當然,也有經濟專家發出警告,警惕這種消費模式,因為這種東西不健康,不健全。如果一旦花之悅崩塌你們的錢將化為烏有。
警告是警告了,但很多消費者也不當回事,畢竟他們實質性的花錢,拿到實質性的東西了。就算花之悅崩塌了,沒的只是他們返還的利益而已。
自己平時花銷出去,也沒見回頭錢啊!花之悅可是給了希望的。
也就是這個理,讓很多人追崇不已,還有一些人感覺等的時間太漫長,就自己買孵化器,都是年卡的。還挺貴的那種,如果用花幣支付也可以得到返利。
於是很多人買,不光能節約時間,到時候這筆錢也能返回來啊!
1999花幣一年,這就相當花之悅平臺的 1999美刀的價格。
一年抵消一年,先要抵消十年就花 花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