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珠穆朗瑪系統雖說成型,但還達不到上市的標準。
就選系統能達到上市的標準,哪有很多軟體要移植過去,沒有軟體的支援,這玩意要來何用?
就和當年的黑莓系統一樣,確實很流暢,確實很安全,但它留給裝軟體的空間確實很少,然而在軟體支援上,那也是更少。
很多都是他們自己移植過來,然後再弄個非官方論壇,讓一些大神或技術人員更改,都是個人從其他地方移植過來支援他們的系統。
號召是有了,軟體庫還是撐不起來,最後還得開放java格式jap檔案來執行。
先不說java軟體,就說java的遊戲就不少,而且這個陣營中,幾乎所有的手機商都在支援,能不多嗎?
諾記、索尼、索愛、三星、摩托,都在支援java檔案,黑莓的另類就顯得孤單,最後還是加入進去,來獲得軟體支援。
邢寶華後期不會擔心軟體的支援,而是前期的支援,畢竟他們這邊算是原創,只能自己搞,讓其他人跟風,而他需要從in系統那邊搬過軟體來,改成java格式。
一半是公司買過來授權改版,一部分讓一些技術員,自己上傳軟體。不管技術員改誰的,抄誰的,只要在裝置上執行不崩潰,能用就行。
系統測試期間,那可是相當熱鬧,軟硬體都快成粥,各種崩潰,有軟體導致也有硬體導致的。總之都是息息相關因素。
軟體執行不動導致硬體損壞,或是硬體出現問題,導致系統不穩定,引發一系列的崩潰。
這次的磨合,可以用災難,噩夢來形容。
研發就是這樣,不經歷磨難和失敗,怎麼知曉前途的光明。
珠穆朗瑪系統之父瀟天那,基本都快讓這破玩意給弄瘋了,當初他和邢寶華弄出個大致的框架來,本以為能將就著用,那時候是在英特爾晶片上編的,可現在呢?
晶片不頂用還強上,誰受得了?
引發一系列的災難,全怪邢寶華的堅持。
大量的資金,人員,裝置,全力支援,就這樣還搞不出來,真可以回家種紅薯了。
高科技的東西都是老外搞出來的,咱們國人就不能搞,搞不出來。用錢老說道:“外國人能搞,咱們國人也能搞。”
在某些觀念下,就要攻克某些技術,不就是動腦玩電子科技嗎?玩就行,怕沒錢?
十幾億美刀隨便燒,燒沒了他再去賺去。
瀟天那找到邢寶華:“老闆,我感覺還是晶片效能上出現問題,相容不了珠穆朗瑪。”
“測試過排除法了嗎?晶片搭載其他系統,出現過崩潰現象嗎?unix純版系統測試過沒有,dos系統測試過沒有,執行資料怎樣?”
一句話,問的瀟天那說不出來,確實測試過,用人家的系統沒啥問題,而用了他的珠穆朗瑪,反而問題多。
說明,不是晶片的問題,而是和珠穆朗瑪不相容。
但瀟天那是從unix系統基礎上改版過來,加上他們自己的東西。
核心還是unix,不應該會出現大面積的不相容。不執行軟體時,看著還很正常,一旦加入jap格式檔案,好傢伙各種災難來了。
現在問題找不出原因,拆開來很正常,合在一起,就有毛病,這疑難雜症確實不好辦。
隨後,邢寶華忙完一些工作,就去他們的實驗室,跟著一起測試系統執行。
把系統包開啟,真是眼花繚亂,各種新增,先最佳化都無從下手,也不知道瀟天那他們團隊怎麼弄出來的。
看這些程式碼比看財務報告還頭疼,起碼看財務報告上的數字,說明賺錢了,有錢就開心。
可看程式碼,真要老命了。
一點一點的梳理,找出點多餘的來,就跟團隊的技術人員一起討論,這些東西有必要新增嗎?
在精簡系統的同時還要把軟體也精簡。
別光想著糊弄人,得能用才行,還得讓人用起來方便。不是專業的軟體容量一律對半砍,把程式控制的非常小才行。
突然,邢寶華感覺自己和同事們都進入到一個誤區中,說是造電腦和筆記本,但你不能把這貨當成正式的電腦和筆記本來用。
就是他穿越前的那個年代,也沒見哪家公司把移動低功耗的晶片裝在主機上當電腦使用。
最高配,最先進的移動低功耗晶片,都趕不上一臺十幾年前的落後電腦使用。
這個區域早就劃分好了,簡單指令和複雜指令有著很大區別。就算微軟出的移動系統,都和他們電腦系統都不一樣。
問題就是這個簡單指令上,系統一旦複雜了,你搞個複雜指令系統,不給你崩潰才怪。
邢寶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夥溝通一下,就是把作業系統簡化到鑲嵌機系統一樣,能完美帶動java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