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說不上來的東西存在,其中就一個便利。
鵬城怎麼說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口岸,能進口來的東西太多了。就算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運送到hk,邢寶華用人抬也能抬進鵬城。
主打一個方便。
建廠雖然花費不少,但那是鵬城的事兒了。
人家出地建廠全包,邢寶華能說啥。
最後專案還是落在鵬城,由招商局想辦法把滬市那幫專家團隊給弄過來。
鵬城這邊給劃出一塊地來,蓋高檔人才小區,有別墅,有單元樓。
到時候根據級別分配,每個級別對待不同的居住環境。
邢寶華看過鵬城出的人才小區的建築圖紙,感覺小家子氣了。
不是說外觀過不去,而是面積小了。
這時候的別墅,不叫別墅,叫將軍樓。
別看有二三層和小別墅似的,但面積小。看著就不是很舒服。
面積往大里整,花園式,停車等等,各方面都給服務到位。
這小區距離飛機制造廠還近,只要來這裡上班的,除了工人有班車,技術人員發私家車。
八十年代末啊!規格超標了。
還不是滬市鬧的,不激勵和激進點,怎麼能把人吸引來。
這邊事兒剛落實下,郵電總局就給邢寶華電話了,就一句話:“你那個飛機造出來,給我勻幾架,我們也有國際業務。”
“行,等造出來再說,我這八字還沒一撇呢?”邢寶華笑呵呵的不得罪人的先應著。
光建廠和生產線差不多就兩年多左右,加上人員的培訓,要下線一架飛機少說也要三五年。
飛機可不是和車一樣,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
試飛多少次後,才能定型。這中間又耽誤一些時間。
別看引進了成熟的運輸機,有圖紙有試飛資料,按照標準生產就行,可咱們國內的體系就是必須得完全掌握。
把技術吃透了,儘量國產化,促進基礎生產鏈的生存。
以這種方式帶動地方經濟。
普桑的模式就很好,帶動多少國產化。只是路是對了,走的比較歪曲。
就是一直在模彷,從未超越過。
導致進口的東西就是好的理念多少年都改變不過來。
七八十年代咱們生產的東西質量都槓槓的硬。
一個電炒鍋能用三十多年,不帶壞的。
一個純鐵,沒點塑膠的電風扇能用個三五十年,就是那種人走了,東西還能轉。
一鍋傳三代的就是那時候興起的。
所以說,那些老牌大廠幹不下去也是有原因的,不能把快消品當成耐用品。
就和燈泡似的,說一年壞,就得一年壞,看看飛利浦,好說也弄了個三年期,這都是從那個亮了一百多年的燈泡經驗中吸取來的。
邢寶華難得有點休息時間,趁著雨後兩雙,坐在別墅院子的躺椅上,看幾份報表。
金鑫踩著高跟鞋吧嗒吧嗒的進來,一屁股坐在邢寶華邊上,對著他說道:“你倒是清閒了,把所有的活都推我身上,你要累死我啊!”
邢寶華放下報表不緊不慢的說道:“話可不能這麼說,我又不是你領導,又沒給你分配任務,怎麼能說累著你,你應該給你局領導反應,你的工作量太大,而不是來我這裡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