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色位,其實用在2.4或者3.2寸的小螢幕上,剛剛能應用,看個小影片或者照片,起碼出來的人物圖形能看清臉,知道這是誰。
要是放大到14寸顯示器上,就會出現一個一個的小方格,看著和馬賽克似的,其實那是畫素位。
小螢幕看出多少來,但放大了就能明顯地看出。
但那又咋樣?能讓你看出個圖片來,這就是高科技了。
當然,搭配顯示卡的顯示器,要賣給專業團隊的。比如圖形制作公司,電影公司遊戲公司之類的。畢竟敢於花錢嘗試的,也就這些型別的。
256色位的顯示屏賣給他們還不如不賣。
那就繼續提高到16位的色。
這在當年叫真色彩。說得就是16位色在同一個影象內,每個畫素位出現個色彩。
那麼目前能給16位搭配的液晶板,也只有tftcd面板,加上背後的冷光燈光,才能達到想要的細膩效果。
說是好說,可做起來就難。技術難度也在電路板上和眾多晶片的組合中。
所以,難度都壓在邢寶華這邊的硬體團隊中。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液晶板切割工藝水平。
這就牽扯到良品率的問題了。
液晶板出來都是一張非常大的板,透過鐳射切割成想要的尺寸。
這就和晶圓一樣,一張晶圓上面百多個晶片。也是需要切割出來,在切割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崩邊導致裡面的線路損壞。
只有挑出好的和能用的,才能出廠。
所以平均下來,也拉高了成本。
早期由於鐳射技術,或者產線生產工藝不精,導致壞的面板很多。
最常見的就是分類,什麼完美屏啊!a+屏,a屏b屏啥的。
除完美屏之外,只要a+或者a屏,基本上還都能湊合地用。b屏就算了,對眼不好,實在能亮瞎狗眼。
顯示屏都是一個畫素一個畫素組成的,每個畫素都是一個電晶體來控制亮度和色彩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說其中有一個畫素點壞了,那麼顯示屏背後的燈管就會透光。
你看屏的時候,會有一個非常刺眼的白色點,那就是顯示屏出現的壞點。
a+屏就是指這塊螢幕上最多三個壞點。超過三個壞點就是a屏。
平時用著看個影片啥的沒事兒,就是有時會感覺刺眼。
廠商不能為了兩三個壞點不出貨啊!真挑出這些毛病的屏來不出貨,那液晶的完美屏價格就實在高昂了。
為此,廠商也不給銷售那邊說,誰遇到誰倒黴,維權?
早就制定好說明,按照標準,只要是a+屏,不超過三個壞點不給予退換。
當年就這麼個破規定,消協竟然還同意他們制定的這種破規則。
那年頭買液晶屏基本上靠運氣。
總會有那麼一兩個點刺激著你那眼,沒強迫症也能逼出來。
長虹這邊的良品率還行,都在70往上,偶爾出現a+屏。由於是處理文字,有那麼一兩個亮點也無所謂。
但彩色,確實軋眼很明顯。
邢寶華這邊想要提高良品率只能求助光刻廠的那幫專家,幫忙在長虹的生產線上把鐳射刀調得精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