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企業能接,邢寶華也不敢給。
華為模式就很好,邢寶華打算給自己留下1,給實驗室20用在研發上,拋除尚古莊的股份,剩下的給工會。
不是發福利的那個工會,是工作委員會。由各個部門、車間、研發人選出他們的代表來,形成這麼一個委員會。
廠裡怎麼發展,廠裡蓋廠房,住宅樓等等,都是他們說了算。
非常民主。
也非常符合這時期的工人當家做主的說法。
所有正式職工都能平分所剩的那些股份。
而且藉此機會,邢寶華能把劉海波等人的股份給踢出去。
邢寶華他自己才拿百分之一,他們也不好意思繼續拿每人的百分之一。
雖然邢寶華沒正兒八經地給他們分過紅。到時候會拿出大筆資金來,買斷他們的百分之一的股份。
吃水不忘打井人,當年邢寶華需要啟動資金的時候,甚至某些事情需要辦理,他們幫忙還是很大的。
在賣斷他們股份的時候,邢寶華會給他們百倍的價值。
越往後,邢寶華就對錢,就是個數字感。
當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錢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加上各個部門都有精英帶隊,如果他想閒著,大可四處遊玩。
企業始終在他的掌控中就行。還得按照他的思路去發展。
真掌控不住,就賣。套現離場或者再幹點別的。
反正自己的財富已經積累到想幹啥就幹啥的地步。不愁缺錢的那種。
如果一旦改成股份制,邢寶華在資金上調動,就受到工會的牽制,不會像現在這麼自由。
如果追朔邢寶華早期的資金,把電子廠的盈利拿去投資其他產業,那不就不是邢寶華自己的股份了,而是電子廠的。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和摩托的合資廠,怎麼算?應該算廠裡的股份。
還有hk的海納控股,也是邢寶華用電子廠的盈利去建立起來的。較真就的歸電子廠控股了。
邢寶華還剩下啥?就百分之一的股份,巨大財富拱手相讓了?
他現在需要加快,整合手上的股份。
把他控股的企業全部和電子廠剝離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市裡的想法也給邢寶華提個醒,要加快剝離的進度。
這進度不是想加快就要加快的,摩托的工廠在建設,電廠在建設,甚至還有三星。
只好等年底審計的時候,找機會。
過了一週後,邢寶華動身去省城開大會。
絕大部分都是一些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又絕大部分是事業單位的人。
別看很多企業陷入困境,可他們這些人精神抖擻,沒有愁容。
見面說笑,甚至說請客吃飯。那兒東西好吃之類的。
你也不是他們的,好與壞,換個地方工作一樣。可吃喝玩樂,那就是他們自己的資源和人脈了。
邢寶華看中這個委員位置,就是喜歡開茶話會似的交談。
其實就是在吃喝玩樂中商量一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