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邢寶華也想拿諾獎!
他自己知道不是那塊料。而且沒有任何的基礎能讓他獲獎?
按照諾獎的不成文規定,發現的歸諾獎,發明的歸專利。
不管是基礎材料或專業學上,邢寶華都不具備拿獎的條件。
然而李教授有這個能力,後世她是我們國家第一位外籍美院士。
曾4次申請中科院,都被拒。這裡面有個限制門檻,是年齡限制。
當時李教授申請院士時已經超過60歲,超過六十歲需要多名推薦人。
很遺憾,她在推薦人上不達標才落選。
或許裡面還有其他事兒,就不為人所知,但李教授在材料學和超導的研究是不可否認的。
帶出來的學生,有的更上一層樓。
如果這位能拿個諾獎,那她將是本土籍第一位拿獎的國人。說是本土,其實她的父母一直也是外籍華僑。也就這點不是很完美的本土化。
石墨烯無疑是一個新的領域。
邢寶華能用所知的資訊在這個時代發現它,但不能製造它。
想要商業化,按照他知道的那點知識。純粹是浪費。
石墨烯的用途非常廣泛,而邢寶華所瞭解的知識,只限於散熱層和電池的運用。
而且石墨烯電池還是個偽命題。
很多商家打著石墨烯的稱號進行商品宣傳,或許那個石墨烯是個商品的名稱?
就和海參炒飯一樣,等飯上來了發現碗裡沒海參,一問?廚師叫海參。
就和某著名電池一樣,打上石墨烯電池稱號,其實還是鉛酸電池。體積沒變,安時也沒變。
就是用在電動車上跑的公里數少了?
這還是非常有名的電池廠家,純粹湖弄老百姓。
邢寶華穿過來之前,那些電動汽車為何不用石墨烯電池?就是因為他們知道,石墨烯還是個概念的名詞。
實驗室的產品還沒轉化到商用上,所以一旦用了那就是實驗室產品,價格相當的昂貴!
所以寧願用鋰電池也不用石墨烯電池。
把石墨烯這個詞,放出去,讓世界所有的研究所去研究,這就是貢獻,共享發現的成果。
邢寶華會在分支領域裡,比如石墨烯電池,石墨烯隔熱層,散熱。等等做好專利準備。
到時候他也會把石墨烯三個字註冊成商標。
就這麼缺德。
現在錢賺不賺的無所謂,但是噁心人,他是認真的。
這個專利或者商標名稱是防外人的。
就算他把專利弄成堡壘?國內有人會鳥他的專利,那就是個擺設。
李教授表示,會盡快組建專業團隊進行技術攻關。
同時,邢寶華把財務,採購,後勤的主管都叫來和李教授碰個頭。要是他不在家,為了不耽誤研發,特給李教授一些財權。隨時可以支配五百萬一下的財務,購買材料和裝置。
哪裡需要改進的,後勤隨時跟上,購買原材料裝置啥的,直接簽字走賬。
邢寶華給予李教授極大的信任。
這是所有研發團隊沒有過的待遇。再說,其他團隊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職稱上也沒李教授牛啊!
邢寶華要不是親自拜訪把人請回來,人家在大美子國那邊的大學當博導,帶博士生呢?
而且人家要不缺專案,更不缺資金。
別看五百萬,憑李教授的名氣,在大美子國申請五百萬美刀的資金也是輕鬆。
邢寶華已經把石墨烯的攻略給李教授,也縮短李教授實驗研發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