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寶華一直當自己是散戶買。
豈不知他的不懂,導致了他成了明面上的莊。
一舉一動,一字一句話都能帶動他投資的股票波動。
別看他明面上賺了,其實一毛都拿不到。
今天股票漲幾十個點,他賺著。後天跌幾十個點,他又賠了。只要他不出貨,進行實質性的交割,誰也不知道他能賺多少賠多少。
被邢寶華入股的那些上市公司也不甘心,尤其是舉牌的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於勝海作為代表過去參加。
這是針對海納控股召開的股東會議。
無非兩點,控股聯合幾位股東溢價回收邢寶華手上的股票。
如果邢寶華感覺溢價回收價位不合適,那麼控股股東和其他股東繼續加大投資按照比例稀釋在場股東們手中的股份。
如果有錢,那幾繼續跟保持持股比例。如果不想出錢,股份將會被稀釋。
邢寶華目前百分之五點多,如果按照他們的遊戲玩法,邢寶華不跟投,就會被稀釋到三點多,或者兩點多。
這都是上億的資金調動。
別看花旗說邢寶華有三十多億的支撐,能針對一家上市公司或許有可能,要是十幾家,三十億美刀都不夠看的。
被舉牌的上市公司,為啥會說惡意收購呢?
就是用遊戲規則,多賺點控股公司的錢。
要是被溢價回收,那也是賺了。機構都喜歡這種玩法,不光能賺錢,還能快速地回籠資金。
一旦給惡意收購,控股股東很難受,需要調集資金來應對。沒錢回購股票,只能幹看著。
其實回購股票,是防止舉牌的人或者機構惡意打壓。一個拉臺,在反手做空。有錢的公司能撐住,手裡沒錢的很可能要走到倒閉的邊緣。
上市公司集資是為了公司發展,很多錢都投入到擴充套件和研發上,手裡會有少許的流動資金會用來穩定股票價格。
真遇到風險,只能找銀行借,找其他公司借貸週轉,不光要支付高額的利息,還怕舉牌的個人或者機構,趁機投入重資稀釋眾多股東手中的股份,達到控股的目的。
為了防止舉牌機構爭奪控股權,控股股東只能花錢消災。溢價回購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一旦到了稀釋股份,那就看雙方誰的資金實力強了。也能試探對方是跟著一起賺錢,還是搶奪控股權。
邢寶華從於勝海那邊得到訊息,找來分析師給他講講遊戲規則,最後邢寶華通知於勝海,不再對舉牌的公司投資保持股份。
被稀釋就稀釋吧!反正等漲到天花板,他就賣出去,反正還是賺。
控人家股幹啥,怪操心的。
邢寶華釋放訊號,讓七八家被舉牌的公司,終於鬆了一口氣,跟著賺錢玩,好說。
海納公司又上報紙了。誰也看不懂到底啥操作。
各種經濟專家開始分析了,不管是電視上還是報紙上。都舉例胡說八道,甚至拿出以往的桉例來分析對比。
像邢寶華的手法雖然讓人看不透本質,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他這樣的例子存在。
股東們被稀釋股份,大股東是有利的。對於小股東來說,股份少了,價值沒變。
股民們高興了,可以在流通股買更多股票,明顯的看漲趨勢。
就算短暫的下跌也無所謂,低價購入更高興。
邢寶華保持自己的股票價值就行,至於股份多少,無所謂,又不是真正地想參與進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這個最多也就是中長線持有,最晚明年八月份就要清空所有倉。萬一到明年十月份股災,手裡的股票出不來就真不出來了。
股份被稀釋後,就沒資格參與股東大會了,無所謂的事兒。都交給於勝海打理,邢寶華則要帶隊去大美子國了。
通知那邊的投資小組,後天去大紐約。
這一團,三十多號人,光邢寶華就六名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