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露出沉思的神色。
他若要將兵權再一次交到顧王手裡,顧王定然會擁護自己的女婿納蘭衍,皇帝半眯著眼,再一次問道,“衍兒,朕想聽聽你的想法。”
納蘭衍起身出列,沉聲說道,“回皇祖父,蘭若以為,岳父大人年事已高,並不適合再戰。”
這一句話,所有人都驚住了。
顧王轉過頭來看納蘭衍。
露出不理解的神色。
“哦?”皇帝亦是十分的意外,這是他全然沒有想到的結果,他想不出任何理由,納蘭衍會反對顧王出征,除非這一番言談只是欲擒故縱。
皇帝問道,“那衍兒心中可有人選舉薦?”
納蘭衍跪拜在地,“孫兒願毛遂自薦,替皇祖父奪回失地,一雪恥辱。”
皇帝整個人都鎮住了,他不曾猜到納蘭衍會說出這樣的話。
“你可知你在說什麼嗎?”皇帝的聲音明顯拔高。“此事非同兒戲,前有你四王叔前車之鑑。你若再次戰敗,置我南國於何地?”
納蘭衍面不改色,他沉聲反問道,“皇祖父當初高估了四皇叔,今日就低估孫兒?孫兒若無半分把握,如何敢堂上自薦。”
納蘭衍的聲音愈發的沉著,“孫兒自幼便熟讀兵書,深諳戰略。又有母親親自教導。此次請纓,定然能戰勝歸來。”
皇帝看著納蘭衍。
納蘭衍的臉上沒有任何神色,那樣沉穩的氣息,讓他想起來年少之時。
他第一次對著父親說過的一句話,“如今紛爭四起,我也可以起義,定然能打出一片天下。”
那時候無論父母,亦或是族人,都不理解他的抱負,更多的只是將他的那一句話,當做一句戲言。
只有他自己知曉那並不是一時的豪情壯志,而是深思熟慮的抉擇。
此刻他在這個長孫的臉上彷彿看到了當初的自己。
那是一種胸懷大志的堅定。
皇帝開始微微的思索。
張氏是張王爺幼女。
張王爺當年被稱為戰王,兵法謀略,無人能及。
青煜太子便是拜了張王爺為師,跟著張王爺行兵打仗。
張王爺最是疼愛幼女,張氏也跟在身邊習了不少兵法。
那時候舉國未定,女子也不像如今一般只學習詩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張氏與青煜太子青梅竹馬,志趣相投,又是門當戶對,所以很快就成婚了。
皇帝未稱帝之時,需要籠絡張家替自己更好的效忠,可是稱帝之後,張家的勢力繫結了太子,這便成了他心裡如鯁在喉的一根刺。
皇帝回憶起往事,他心裡震驚之餘又覺得合情合理。
納蘭衍是青煜和張氏之子,體內或許真的流淌著行兵佈陣的天賦,加之張氏自幼教習。
皇帝越來越覺得這個孫兒,他不敢輕視。
這時候,顧王已經起身拜倒在地,“秦王年輕,並無上陣經驗,老臣願意出戰。為皇上收回失地。”
皇帝回過神來,並沒有答話,只是五味陳雜的看著納蘭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