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敏元,兩母女不約而同的想起來顧嫻,“聽說嫻姐兒也還沒定親,娘,你說,這一樁婚事還有無可能。”
顧老夫人也是一臉愁容,一個是她的孫女,一個是她的外孫。
親上加親,本來是一件十分和美的事情,如今卻鬧成這個樣子,她也不知道,兒媳周氏是個什麼態度。
顧嫻年紀見長,敏元年紀更不小了。
顧老夫人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顧媽媽一直尋著機會,在一旁聽著,此刻便琢磨著說道,“按理這事,我一個婆子不該參言,不過太太,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顧媽媽是顧家陪嫁的丫頭,所以一直很受顧氏倚重。
顧氏心裡正亂,聞言,便說道,“你且說來聽聽。”
顧媽媽思慮了一下,“太太也是當過家的,若是家裡的老太太一聲不響的定下大小姐的婚事,太太會怎麼想?”
這事情,顧氏心裡也是清楚的,也有些後悔,當年辦事太過不妥,不過這些年,鬧得太僵,所以同周氏的關係越發的不好。
顧老夫人板了臉,“多嘴,這能一樣嗎?你太太是真心的喜歡嫻丫頭,所以我才同意了這麼婚事,再者他表兄妹感情也好。”
人多是一樣,有些事,哪怕自己做的不妥,那也是不肯承認的。
顧媽媽心知肚明,有些話也只能稍微的提點一下,忙陪笑道,“是我多嘴了,不過出門的時候,少爺再三的求過我,所以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勸一勸,求太太不看在別處,只看在這兩個孩子面上,再試一試吧!”
顧氏見提到兒子,心裡一酸,便問道,“敏元真的求了你。”
顧媽媽也知道,此事不好扯出張靈元,索性略過張靈元,直接扯到了張敏元的身上,便點了點頭,“我看,大太太也是扯不下面子,太太不如當眾去提親,給足她面子,這門婚事興許還有可能。畢竟古話說得好,抬頭嫁女,低頭娶媳,這兒女婚事,總是要一波三折,之後才會一帆風順。”
顧老夫人一聽到周氏的名字,臉色也收了起來,“你說的倒好,你怎麼知道,她不會再鬧。”
顧氏卻是冥神一想,“娘,顧媽媽說的對,明日,我再好生的說一說,若是大嫂鬆了口風,該給的禮數,我一定會做全,絕不會虧待嫻兒。”
顧老夫人還是心疼女兒,“你婆婆那邊?會不會有想法。”
顧氏倒是不怕,“娘,這倒不怕,漓縣被作為封地賜給了盼兒,我們都知曉了,所以婆婆也知道孃家現在極為風光,只要大嫂同意這一門婚事,我倒不怕婆婆不同意。”
這邊廂,顧老夫人母女談到深夜。
那邊廂,周氏也是輾轉反側,她喚了貼身丫頭玉蓮問道,“你剛剛有沒有聽到他們說起敏元。”
玉蓮點了點頭,“表姑孃的丫頭說,表少爺功課很好,夫子一直誇讚,只要不出意外,絕對不會落第。”說著停頓了一下,“還說張老太太要給表少爺定親,聽說媒人說的姑娘在漓縣都是大戶之家。連知縣夫人都想把孃家妹妹說給表少爺。”
南國開國不過二十餘年,為了鼓勵學子,只要是中舉,都有入仕為官的機會。
周氏心裡煩躁的很,“你說,她這次過來,怎麼問也不問嫻兒。”
玉蓮仗著膽子說的,“太太,您那時說的那樣絕,姑太太只怕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