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盼聞言,便放下紙筆,生出許多感慨來,“珠珠,你還記不記得,咱們在邊關的時候,那是何等的自由自在。那時,我帶著你們從邊關回來,一路上逍遙自在,自從進了這都城,就像是進了牢籠一樣,我若是個男兒,也不用過得這樣憋屈。”
顧盼說完,珠珠忍不住笑彎腰,她提醒道,“快別說了,這兩年,郡主何曾不是逍遙自在,沒一日著家的,也就老夫人進府後,郡主安安生生的待在家裡,怎麼就發出這麼大的感慨來。”
顧盼一笑,她已經忘了,她不是那個被囚禁在庵堂的顧盼了,
她來到這一世才不過幾日。
也就這幾日才安安分分的待在家裡。
過去的終究是已經過去了。
她四周一掃,看見了配劍上的半枚玉髓。
這玉髓是母親的家傳之物,離別之時,與父親各得一半。
父親的這一半便放在了她的手裡。
顧盼取了下來,拿在手中。
這玉髓冰冰涼涼的,握在手裡,那涼意一點一點的侵入掌心,心裡卻是有些茫然,也不知到何時,這玉髓才能合二為一。
顧盼嘆了一口氣。
這一晚,顧盼睡得分外踏實。
第二日,顧盼帶了珠珠阿雪來到書院,阿雪是二等丫頭,對煎藥的這種小事,倒是十分的得心應手。
顧盼在阿雪的指揮下,成功的熬製了一碗藥。
她得意洋洋的將那藥碗往蘭若的面前一放。“如何?”
蘭若撇了一眼,毫不在意,“放那吧!”
“你不誇讚我一下嗎?”
“極好。”蘭若仔細的看了那藥,笑著說道。
顧盼滿意的笑了,她拿出那枚玉髓,“我思來想去,只有此物才能表達我對姨娘的思念,書信太膚淺了,不寫也罷!”
蘭若的臉上的表情十分豐富,“書信膚淺,是你不會寫吧!”
顧盼哼了一聲,扭頭就走就走,“你忙,我回去了。”
“回去?”蘭若從桌上抽出一本書冊,“今日便從這一本開始,第一篇背熟了,方才可以回去。”
顧盼炸毛了,“二姐三姐不用背書,”
前一世,他也從未這樣嚴厲過。
他只是看著她,一副雲淡風輕的語氣,“因為兩位小姐都會,你不會。你若不願意,就罷了。”他看著她,眼神深邃。
顧盼洩了氣,“拿來吧。”
蘭若將那書隨手一丟,顧盼輕輕接了過來。
顧盼出來的時候,正好在門口遇到顧珍和顧柔。
顧盼隨口問道,“大姐今日不上課嗎?”
顧珍的表情十分的古怪,“大姐有些不舒服,說要休息。”
顧盼想起,端午節快要到了。顧家遷入都城,姑母顧氏定然會來探親
顧嫻自然是猜的到,所以心裡才不大舒服。
姐妹幾個說話。
顧柔撇了顧盼的手裡的書冊一眼,有些詫異,“小妹拿著的可是禮記.大學。”
顧珍一聽,十分的雀躍,“小妹還在讀大學嗎?這個我們五歲就學過了,孫先生如今只教我們琴棋書畫。”
顧盼怏怏不樂。
果然如蘭若所言,她們都會,就她不會。
顧珍,顧柔走後。
顧盼攤開書冊,一手困在桌子上,一邊念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