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收手
————————————————————
甘道人之輩。
在整個民國時期不佔少數。
那是我回來之後,專門調查的事情。
——————————————————————《雜貨店記》
身為這家店的店長,每一次任務結束之後,我都要肩負起將任務內容記載下來的過程。
但每一次將所有的一切都給他們去看的時候,他們都被這裡面發生的故事給驚到了。
鬼知道,歷史背後空餘怎麼會是那個樣子的。
所有的事情,是沒有經歷之前,都不敢去嘗試的。
因為很多緣故,這些東西都不曾被歷史所記載下來。
但當我親眼瞧見了之後,我便會親自去將這裡的一切都記載下來。
就好像,誰都不知道,我在時空中留了多久。
時空的懲罰又對我進行了多少。
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認的。
那就是我活在了歷史當中,見證了這一段段歷史。
但也因為這一切,我必須要進入沉睡。
所以在沉睡之前,我必須要做另外一件事情。
將我目睹的一些事情,寫下來——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正是這錚錚傲骨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在炎黃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幕幕悲壯的故事,他們用行動豎起了民族的脊樑,在生命的盡頭,他們喊出了最悲壯最震撼人心的話語。穿越千年,這些指引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的豪言壯語,至今讀來,依然熱血澎湃。
那一天我見到荊軻的時候,正是在易水河畔。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易水河畔,荊軻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是為了恩情,他毫不猶豫的踏上了前往咸陽城的路途,這句話也成了他生前的絕唱,傳頌千古。
那一日我瞧見太史慈的時候,他正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他是東漢末年名將,猿臂善『射』,箭無虛發,是歷史上有名的神『射』手。他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從此對東吳盡心盡力。建安十一年,年僅四十一歲的太史慈溘然辭世,失去建功立業的機會。死前,他如是嘆息道。
我也見到過亡國之君,比如崇禎
“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崇禎皇帝朱由檢很可憐,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是複雜的,很難簡單評價。但整體來說,他是心懷抱負的,崇禎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拯救大明王朝,但奈何生不逢時,怎麼做都已無力迴天,臨時前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崇禎能夠早出生幾十年,也許結局會大不相同。
我還見到了諸葛亮
“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作為歷史上忠臣與智者的代表,諸葛亮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諸葛亮的死太悲壯了,他走的極為不甘,因為先主的恩情尚未報完,興復中原的偉業再也無法完成。五丈原的秋風徹骨生寒,命運對這位壯志未酬的老人似乎太苛刻了。
讓我可惜的是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拔山兮氣蓋世,楚霸王項羽是千古無二的英雄。面對時機的不利,烏騅馬和虞姬都不願離他而去。但是窮途末路之下,項羽也只能發出無可奈何的感嘆,連自己最愛的虞姬也保護不了了,高傲的霸王心中是何等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