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這種東西是很容易能夠感覺到的。
繃帶人告訴大塊頭,當時那場雨,他感應到就是眼前這個人搞出來的。雖然不曉得他為什麼出手相救,但眼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是十分通用的。
陸安康在前方領路,大塊頭為了省事直接揹著繃帶人往前繼續跟著陸安康。
三人沿著僻靜的路,尋到的是一處被遺落的防空洞那裡。
那上面被半座倒塌的房子給壓住,所以洞口被人忽視了。
陸安康也是在無意中遁地時,找到了這裡,因為這裡距離工廠很近,所以他把自己的駐紮點選擇在這裡。更何況這裡面的空間很大,而且因為是『政府』防空洞的緣故,所以裡面儲存了不少戰備資源,還有不少的罐頭食物。不過陸安康需要的不多,大多數都是悄悄的送到了拉貝的庇護所那裡。
有關著防空洞——
在1937年11月19日蘇州失守,26日無錫再陷,29日日軍開進常州。金陵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上海開戰後的第二天,木更津航空隊的20架“九六”式轟炸機從長崎基地起飛,長途奔襲了中華民國的首都金陵。從那一天起,金陵終於也聞到了戰爭的氣
息。
金陵是全國最早開展防空警報建設和群眾防空演練的城市。1934年金陵防空演習和1935年聯合防空演習,這兩次演習聲勢浩大,出動積極防空、消極防空、防空情報隊一萬餘人,天上飛機臨空,地上高『射』槍炮『射』擊,數十個防空監視哨所情報頻傳,交通、燈火、避難管制宛如戰爭狀態,消防、救護、搶修等隊伍緊急救護傷員、撲滅火險、搶修管線、戰爭氣氛濃烈,既鍛鍊防空隊伍,檢驗防空措施,也使市民受到防空教育,為全市防空工作的開展作了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技術準備。
1937年的12月份,日軍佔領金陵前,新街口廣場中央位置放置了一枚巨型炸彈模型,意在提醒人們警惕日軍的空襲,然而巨型炸彈並沒有阻止日軍殘暴的侵略步伐,日軍在金陵及附近地區進行歷時4個月的狂轟濫炸。據不完全統計,自民國1937年8月15日到12月13日,金陵市遭受日機空襲達118次,投彈1357枚,死亡430人,受傷528人,房屋全毀34所,1607間。
就在當時,防空洞可謂是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安全庇護。雖然有些防空洞現在已經閒置荒廢,但是仍有許多作為納涼之地,或者戰後景點供人們參觀遊玩。上海陷落當日,『政府』發表了《告金陵市民書》,講訴當前的緊急局勢,開始疏散金陵居民。此時金陵城下,碉堡、戰壕、鐵絲網,工事修了一層層,城中富貴山、雞鳴寺、清涼山等地也修建了大量戰壕、地下室和防空洞,甚至蔣介石官邸的後園也挖了交通壕,直通富貴山。
而總統府內的這個防空洞,遊客可以看到的有3座,一是在辦公樓以東,建造於1932年凇滬抗戰後的一座防空洞。當時日軍飛機經常『騷』擾金陵,國民『政府』在國民『政府』與行政院之間趕建了一座防空洞。這個洞分上下兩層,10多米深,全部是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相當堅固,即使是重磅炸彈轟炸也不在話下。洞內還有飲水機、發電機和寬敞的房間。這麼“高階”的防空洞,當然是為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蔣介石等政要定製的。另一座防空洞在原參謀本部辦公樓的西側,有一座厚厚的鐵門,深度、厚度和麵積都不及總統府中的那座,但做工比較考究,是供參謀總長等軍官們使用的。還有一座,面積足有300平方米,設施簡陋,抗轟炸的能力也差,是供下級官兵避難用的。
而在戰後,伊村的一座防空洞也因為傳言『毛』澤東曾經到訪,染上了一絲神秘的『色』彩。伊村飯店座落在金陵太平門外312國道邊的伊劉村,地理位置是東西走向,從岔路口到王家灣一帶,南邊是滬寧鐵路,北邊是新建的滬寧城市高鐵,路過就能見到。這裡是紫金山的北麓,丘陵起伏,山林茂密,十分隱蔽,伊村飯店就坐落在山林之間,傳說曾住過。『主席』在伊村飯店住過的傳聞一直沒有官方的證實,到了2012年3月,在一排不起眼的平房門牆上,掛起了“金陵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給出了權威的說法,伊村飯店的確是為來金陵時暫住而建的。
.....
在金陵陷落開始——
日軍就在大幅度的尋找這些防空洞的存在——
有的的確找到了。
但終究是有那麼兩三個,始終沒有找到。
尤其是伊村飯店那個總統防空洞。
始終沒有發現——
陸安康也是運氣好尋到了其中一個之後,便在入口處擺下了各種陣法用來遮掩。
喜歡詭秘三千藏請大家收藏:()詭秘三千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