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
所有領導決策。
這一切這就要從淞滬會戰說起。
1937年11月9日,淞滬會戰失利,蔣介石下令全線撤退。
而上海失守,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危及南京。
南京雖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但由於蔣介石對抗日戰爭缺乏全域性統籌,他對是否固守南京動搖不定!
蔣介石把陳誠召到南京,開門見山就問:“你對防守南京怎麼看?”陳誠一下子緊張起來,說:“是要我守南京?”
蔣介石搖了搖頭:“不是”。
陳誠才鎮靜下來,說:“哦,我不主張守南京。”
蔣介石聽聞,內心極不痛快。陳誠作為他的愛將,他只得揮揮手:“你先下去吧!”
蔣介石又把李宗仁、白崇禧、唐生智等高階將領召集到一起,商討是否固守南京。
李宗仁認為,日本軍隊從京杭線、京滬線和長江同時進『逼』南京,來勢兇猛。
便直截了當地說:“我不主張死守南京,現在軍隊在淞滬戰役中受到嚴重挫折,再坐守南京,實難久矣!”
蔣介石沉思片刻,說:“南京是國府所在地,又是國父陵寢所在地,斷不能不戰而退啊。”
這時,唐生智忽然站起來,大聲說:“現在日軍迫近首都,大敵當前,南京如果不犧牲一二大將,我們如何對得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統帥,我主張死守南京,堅決和日軍拼到底。”
唐生智的豪言壯語,博得蔣介石心花怒放。蔣介石立即委任他為南京城防司令。
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蔣介石對唐生智說:“孟瀟,你能堅守多久就堅守多久!”唐生智立刻回答:“沒有你的命令,我決不會下令撤兵,誓與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上任後,立即調整防禦力量,迅速組織官兵趕修南京城的防禦工事。蔣介石交給唐生智用來防守南京的兵力有11個師,共11萬人。
這些部隊,有很多都是蔣介石的嫡系。但也都是剛剛從淞滬戰場上撤退下來的,沒有時間進行補充和休整。並且機動兵力少,唐生智手中又沒有什麼預備隊,防守南京任務十分艱鉅。
在防禦準備過程中,唐生智為了充分表達破釜沉舟的決心,命令部下將南京下關到浦口的船隻全部撤走。很快,唐生智又命令浦口駐軍,禁止任何軍人和部隊由南京北渡,“如有不聽制止者,可開槍『射』擊。”
日軍統帥部也在密切關注。就在蔣介石召集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爭論是否防守南京時,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7個師團2個旅,約20萬人,進攻南京。
由於敵眾我寡,很快中華門失守、中山門失守,接下來,日軍橫渡長江,挺進浦口。
蔣介石得知後,立即電令唐生智:“形勢不能持久,可撤退!”
此時,日軍越來越猛烈的進攻,中國守軍又沒有後援,完全是疲於應付,上級不管下級,下級找不著上級,左翼不管右翼,城裡不管城外,自『亂』陣腳。
唐生智在得到蔣介石的命令後,果斷撤退部隊。
這時部隊已經『亂』了,由於人多船少,大部分部隊無法快速渡江,紛紛爭船搶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生智在混『亂』中差點斃命,後在隨從的掩護下,於12日晚上從下關渡過長江,離開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