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打麻將三缺一
————————————————————
.....
“那你也不用起一個歌手的名字吧。”
花木蘭笑道:“趕緊你是在蹭別人的熱度一樣。”
茅不易尷尬的站在那裡。
他身邊的人並沒有一直留在他身邊,跟他交代了一聲之後,便各自回房去了。
“三缺一?”
茅不易的目光從陸安康和王不一身上閃過之後:“只能鬥地主了。”
“看樣子你帶的錢挺多的!”
陸安康說道:“不怕跟上一次一樣輸得只剩一條內褲?”
茅不易自信滿滿的說道:“放心,這幾年牌技有長進。”
“只要你們倆不用法術出老千,我就跟你們玩。”
王不一在最後補充道。
這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剛剛開場的時候,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等到別人離開之後,當即跟多年的牌友一樣。
比起吃雞遊戲。
打麻將這種事情,參與度可就跟之前的不一樣了。
據說茅不易還是四川人。
這個打麻將第一名的身份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四川人愛打麻將是全國出了名的,四川麻將就像他們的川菜一樣名揚四方。
四川人愛打麻將簡直到了著魔的地步了,他們能在各種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打麻將。
他們竟然能在公交車上、果樹下面、水上等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打麻將,你能想象得到他們對麻將是如何的痴『迷』嗎?
公交車上打麻將。
桃花下面打麻將。
水上麻將。
.....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所以當花木蘭在茅不易身後,指著他的牌說道:“你這個牌不應該出這麼快!你到底會不會打牌?”
“你可以說我修為不好。這個我認!”
那茅不易極為鄭重的說道:“但你說我打牌不好,打死也不認。”
這一晚,武鬥沒了。
不過這麻將桌上面的戰鬥卻是繼續著。
因為三缺一的緣故。補位的是羅文皓,因為陸安康三人覺得陳刃心和花木蘭年紀太小,所以便不帶他們。
事實上,這四個人打麻將的水平簡直是旗鼓相當。
麻將牌的起源中麻雀牌的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麻雀牌三種基礎花『色』的名字叫做“萬、束、筒”。“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和”,“和”“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
那麼為何又叫做“麻將”呢?在太倉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讀音較近。太倉話的兒話音念做,打“麻雀兒”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太倉方言雀兒,合在一起就變成將。唐朝,麻將傳入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