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勢均力敵的兩個人
——————————————————
太武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夷險。平秦、隴,掃統萬,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絕跡,廓定四表,混一華戎。其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至於初則東儲不終,末乃釁成所忽,固本貽防,殆弗思乎。
——————————————————————《太武帝》
百戰百勝是我這一生的追求。
我便是拓跋燾。
大魏的天子。
在我十二歲時,便曉得我大魏北邊的而敵人就是柔然。
更不用說我在十六歲當上天子之後了。
御駕親征,換來的所有人的反對。
但我不會因為這些反對停止我的腳步。
如果把大魏和柔然比作兩個決戰的武者的話,柔然看起來更加高大、健壯,體重遠超過魏國。
但在我的眼裡,對手就是虛胖,不堪一擊。於是,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大胖子”柔然被打得『亂』跑,“小瘦子”魏國在後面瘋追。
我用事實證明了那些文臣百官的錯誤。
但隨著我對柔然的進攻,也開始慢慢了解了柔然這個奇怪的存在。
柔然的來歷一直有爭議,像個“混血兒”,也搞不清楚“爸爸”究竟是誰。可能是鮮卑、敕勒、匈奴、突厥等多民族、多部落的大融合,內部有六十多個姓氏,來自四面八方、各個階層,甚至包括少量的漢人。
“柔然”這個名字不知道誰起的,意思也模糊,就像路邊撿了個沒名沒姓的孩子,大家隨口叫的。有人認為含義是“聰明、賢明”。他們自稱為“茹茹”,“菇”是漢人的姓,可能是他們漢化以後取的,找了一個和“柔”讀音相近的字。但在我這個“文明人”看來,柔然只是還沒有開化的原始人,輕蔑地稱他們為“蠕蠕”,意思是不會思考的蟲子。
柔然本來就屬“雜交”,所以四海之內都是兄弟姐妹,擴張的速度非常快,最強盛的時候,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西邊到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還進入過塔里木盆地。
先祖在位時,兩個鄰居的關係就極差,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明元帝拓跋嗣時,北魏被打得差點“殘廢”,只好在平城的北方修築長城,從此死死“頂住大門”,雙方消停了幾年。
在我即位後,咽不下這口氣,拳打夏國時,還腳踢柔然,忙得不“歇火”,和柔然交手主要有三個回合。
第一次。
柔然的可汗叫大檀,聽說北魏的“新領導”才十六歲歲,大喜。秣馬厲兵大半年,得到訊息:拓跋燾像猴子似的坐不住,上臺五個月,就拔腿跑到東邊去了,晃悠了三個月,才回到平城。
大檀決定給這個年輕人一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老前輩的厲害。
他派六萬騎兵迅速穿過陰山,突然出現在雲中。拓跋燾下令全國總動員:各地部隊全部開往雲中。讓對手明白“少爺”不是好惹的。
但是,他的『性』子實在太急,沒有等到其他部隊集合到位,自己帶著駐守京師的幾千騎兵就風風火火地出發了。馬不停蹄,經過三天兩夜趕到雲中。魏軍一看傻了,柔然的騎兵鋪天蓋地,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柔然看到送上門的肥肉,個個狂熱亢奮,蜂擁上前。這支孤軍被圍了五十多重,淹沒在驚濤駭浪之中。
短兵相接開始了,柔然的騎兵一度衝到拓跋燾的馬前。魏軍極為震恐,但拓跋燾神『色』自若,周圍計程車兵才鎮定下來。
奇怪的是,柔然很快撤兵,如同『潮』漲『潮』落。直接原因是:柔然的統帥於陟斤在『亂』戰中被一箭『射』死。但大檀還在,也不至於全面潰散。可能的原因是:柔然並不知道拓跋燾就在軍中;同時,北魏的其他軍隊陸續趕到,柔然害怕遭到內外夾擊。
總之,我逃過一死,留下了驚險又帶著謎團的“處女作”。
也是在這一次,雙方都曉得這場戰鬥已經不再那麼簡單。
火牛頭人的出現,讓我的軍隊險些失去了軍心。
幸而我身邊有那麼兩個不同尋常的人
那一日和火牛頭人戰鬥過之後,雙腿被嚴重燒傷的我幾乎昏闕了過去。就在這時,花木蘭身旁一直跟隨著那個神秘謀士出手。
阻攔了接下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