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無名之士下)
————————————————
.....
言語是表達心情最好的方式。
是怎樣的心情會讓花木蘭對當朝天子說話都不那麼客氣呢?
拓跋燾很想知道這一點。
因為眼前這個猛將,是他所需要的。
接下來的戰鬥中,少不了這種級別將領的支援。
然而,花木蘭跪在那墳前,默默的焚燒的雛稈。
“對於你師父的事情.......”
拓跋燾從張有德那樣無才無能並且無德的將領身上已然看出,陸安康被冤枉的很慘。
當時處置陸安康的是先帝。
除了撤銷他的職位之外,更是要夷平他的三族。
然而......
他有三族嗎?
等到查詢他三族的時候,忽然發現這位天下名士竟然沒有家人所在,好似天降的無根之水一般。
但現在看來,這無根之水並非是來害大魏,而是來拯救大魏的。
他到底是如何犧牲的?
花木蘭不曾透『露』,但他給大魏留下了花木蘭這樣的勇將,便是對大魏最好的恩德。
這恩德,死人是品嚐不到了。
但過去的人,講究一個死後的名聲。
追封是對死後的人,為了追念其生前給人的種種影響而給其的稱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一定的紀念『性』意義。
文,武,忠三個單字為最高,因為單字諡那可是皇帝用的,一般沒什麼人能得到。
文稍多一點,冒似有四個好像?王安石就是。另外古代最講究尊師重道,所以文人最講究立言立德,立功還在再次。而且先立了德言才立得住。歐陽修死後本來是要單諡文的,但遭朝堂反對沒給。所以有些人說文比不上文正的…。文正在國人心目中提升得益於范仲淹。
但是論范仲淹當時在士林中的地位,是比不上歐陽修的,所以也不可能得到這個諡號。王安石還是佔了新黨首領的便宜,當時新黨控制了朝堂。
至於元以後的諡號,雜『亂』無序,皇帝想怎麼給就怎麼給。
諡號武的我印象中只有王猛,不曉得記錯沒有?
至於忠,花木蘭還真想不起來。
她只是在拓跋燾準備追封陸安康的時候,提出的抗議:“我師父不需要。”
拓跋燾不解:“死後名聲是多數人所在乎的,令先師怎麼會不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