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送亡靈
————————————————————
.....
在那頭顱被踏碎的時候。
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所謂的天災是人為。
而人為便會由另一個人所破壞掉。
陸安康站在那裡。
這一戰,他立下了權威。
同樣的,還有衝在了大軍前面,斬殺了敵將的花木蘭了。
陸安康成了營主,而花木蘭呢?
則成為了副營主。
他們的成功是鮮血所化,他們在新兵營前立誓:
“不殺犬虜,不返家鄉!”
這或許是在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
然而,此刻他們在乎的是......眼下的歷史是由他們所創造的。
花木蘭的歷史只存在於那一首《木蘭詩》當中,所以註定了這場歷史之旅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鑽,同樣的,死徒團那邊也有著相對多的空子可以去佈下各種各樣的陷阱,以及破壞掉任何他們想要破壞的東西。
陸安康喜歡將將來事放在將來去講。
他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看著新兵營那些在第一波攻擊當中倒下的屍體們。
他輕聲嘆道:“葬了吧!”
.....
戰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朝代的更替卻少不了戰爭,古代戰爭每一次都是幾萬或者是幾十萬的人,一打起來,就是混『亂』的場景,死傷肯定也就在所難免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代每一個戰爭都死那麼多人,這些戰死者的屍體去哪兒呢?為什麼近代考古沒有發現大量的屍骨,這些屍體戰後都怎麼處理的呢?
其實古代戰爭過後,這些屍體的處理辦法一般只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暴屍荒野。不得不說這種辦法是三種裡面最殘忍的,因為杖一旦打起來,就顧不了這麼多了,想要成功脫險,只有扔下大量的屍體開跑。在古代打仗其實沒有什麼人道主義,杖完了,屍體也就留在原處,然後任由野狗這些動物吞食,過不了多久,屍骨也就消失了。
第二種就是焚化,這種辦法聽起來很殘忍,但比起暴屍荒野已經算很好了。很多戰爭不僅僅是在一個地方進行戰鬥,所以死亡人的地點和時間都非常分散,處理起來未免太麻煩了,如果不想這些士兵暴屍荒野的話,那就只有進行焚化了,這樣很方便便捷。畢竟挖坑掩埋需要的太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了。
焚化雖然有點淒涼,畢竟在古代這屬於是挫骨揚灰的死法,但至少這種辦法也可以讓死者得到自由,屍體也沒有被踐踏。
最後一種就是三種裡面最好的了,但是或許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勝利的那一方。那就是將這些戰死者的屍體全部抬回去,進行埋葬,或許有些士兵的屍體還可以回到故土。當然如果是大將軍之類的人物,不管是勝利方還是失敗方肯定都會是最後一種情況。
其實除了以上的三種情況,也不乏遇到寺廟做好事,將死者的屍體進行埋葬超度。當然人的屍骨也是很容易腐朽的有機物,在埋於土或者是暴屍荒野之後,過不了幾年,也會被氧化,最後也就歸於塵土,消失不見了。
.....
奈何!
這便是戰爭,無奈,落寞,使人又悲傷。